本报记者 李舒韵
“过去就因为村子太穷,村民没什么营生,都到外地打工了,现在走在村里也看不到几个年轻人!”潘集镇魏圩村村支书苏玉振将吸剩一半的烟卷狠狠地摔在地上,又碾上两脚。望着远处正在修建的村老年活动中心,他似乎又有了斗志,“穷,咱不能短了志气;穷,更不能没了拼劲!这二年咱就得把‘帽子\’摘了!”
魏圩村是省级贫困村,因为穷,不少年轻人早早辍学外出务工,这些年虽然赚了一些钱,村民也盖起了二层小洋楼,但村容村貌没多少改观。一进村便是一个堆积垃圾的臭水塘,村民们戏称:别的村都是欢迎你来做客,咱这里进村就把你熏走。不过,直到一个村民做了一件事,让魏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庄在变 更美更靓更干净
前些年,为了操办自己女儿的婚事,外出已28个年头的魏德龙回到了家乡。“走时啥样,回来还是啥样,除了村民自己盖的小楼,其他没啥变化!”一片破败一片萧条让魏德龙整夜睡不着,经过几天的思考,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凭自己的力量,把村庄打扮起来!
魏德龙找到村支两委,说明了来意,提出将村口废弃的臭水塘填上,修建一个活动中心。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魏德龙个人出资100余万元,调动大型机械,充填臭水塘,新建了魏圩村老年活动中心,设有景观喷泉、木质凉亭,并购置了数个大型工艺石雕,一个5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所和一个篮球场。他又出资50万元,将活动中心的地面全部铺设大理石地板,均由魏德龙在厦门的石料工厂赶制运输而来。中心四周还栽种了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并在广场上安置十余个太阳能路灯。原先6亩多的臭水塘摇身一变成为10多亩的活动中心,村民们看着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内心也产生了变化。
而就在这时,潘集镇选择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工作也在进行着,魏圩村的变化进入了镇领导的视野。通过村支两委征求村民意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也落到了魏圩村。到目前为止,已拆除露天粪坑、简易旱厕68座;拆除破败房屋128间、近1000平方米;拆除闲置畜牧房27处;拆除私搭乱建130处;清理填埋臭沟塘10余条。得知村里申报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魏德龙十分欣慰,他又在村口出资焊起了一个龙门架。“为了村子能变得更美,出钱我认了!”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魏德龙出资30万元,对魏圩小学的校园及教学楼的走廊和通道进行了重新维修,全部铺设了花岗岩,还在校园内安置了四盏路灯,新建了小学大门,打磨了4个大理石乒乓球台,为每位孩子和教师定制了校服,让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惠及到村里的每个孩子。
村民在变 懂礼学技讲健康
每天下午5时许,新修的活动中心便聚集了不少人,随着音乐响起,人们和着节拍跳起了广场舞。“要是放在过去,天一黑,路上基本没人了,那时也没路灯,伸手不见五指,村民们都猫在自个家看电视,有些人吃过晚饭早早就睡下了。”村委会主任魏士政说,为了改变村民们的生活习惯,村里特意从外地邀请了广场舞教练,现场教授村民。周边村子的村民收到消息也都赶来学习,“培训的那些日子里,这小广场里人都站不下!每天都有几百人来,热闹得很,在村里很久都没见过这个阵势了。美好乡村建设还新修了路灯,新建的村部还有健身器材,村里的老人有去处,孩子也有得玩,夜生活也丰富起来了。”
说到村民的变化,村里的贫困户王怀敏最有发言权。早年王怀敏也随着村里人到外地打工,脑子活道的他赚了些钱,便自己回乡捣鼓养殖厂。可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血本无归,从此一蹶不振,家里也是一贫如洗。村支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鼓励王怀敏东山再起,一方面帮助其脱贫致富找门路。在市沉治办结对帮扶下,王怀敏搞起了老本行,养了2000余只血毛红鸡和2000多只鸳鸯鸭,还承包了水塘养起了泥鳅和黄鳝。王怀敏告诉记者,等到春节,鸡鸭便能上市,鸡主要销往蚌埠,鸭销往六安,而泥鳅则专供连云港,他粗略估算了下,仅鸡鸭这两项便能净赚6万元。
苏玉振说,全村有贫困户119人,而像王怀敏这样的首批通过政策、帮扶脱贫的便有32人。村里为了帮扶他们,每隔3个月或者半年,便会组织纺织、厨师等技能培训,再通过劳务输出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剩下的贫困户也将在2018年之前全部实现脱贫。
精神在变 明理有义心胸广
魏圩村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村落,民风淳朴,村支两委也十分团结,当初选定其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镇里也正是看中了这点。不过,建设美丽乡村势必要触动一部分村民的利益,一开始部分村民有些抵触情绪,而村支两委干部带头拆自家的房子、自家的畜牧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渐渐地村民也就明白了事理,先后有数十位村民自发参加美丽乡村建设。在他们看来,建设乡村也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潘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魏圩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说是创业成功人士带动,全村齐出力,社会广泛参与的一个典型代表。为此,镇里将社会资金、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及农村道路建设资金进行集中整合,把钱用在刀刃上,从而发挥最大的功效。专项资金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村民房屋之间的巷道沟渠却未动用专项资金一分钱,全部由村民自己出工出钱,按照统一标准修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像魏德龙这样的反哺家乡的成功人士还有很多,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连天加夜地干,就连下雨天也没歇着,充分显示出村民们对建设家园的迫切心情。
村民魏德胜原先将废弃的土地垫高,整出了一片菜园,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打通生产和生活道路,正好需要占用这片菜园。起初,魏德胜十分不情愿,甚至阻挠建设人员。村支两委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反复做工作。村委会主任魏士政带头拆除了自家的房子,再找到魏德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魏德胜第二天主动将自家的菜园推平修路。村民魏文杰将存放机械设备的仓库盖在村里沟渠上,影响村子整体的美观。村支两委找到了正在外地打工的魏文杰,一听要扒自家的房子,魏文杰便与村干部发生了争执,声称不给补贴不准扒。为了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村支两委一方面做他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划拨了少量补贴款以防不时之需。在了解扒房子的真正意图后,魏文杰当即表示带头扒房子,补贴分文不要。
目前,村里的基础设施改造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年底村庄的面貌便会焕然一新。阳光村务也通过数字电视,走进了每家每户,村民坐在家中便可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度。下一步,村里将重点放在沟渠提升美化、绿化补植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力争多一些女儿墙、文化廊,多一些粉白房、绿树行。还将引进太阳能光伏电站等扶贫项目,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从而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就业,通过镇村共同努力,把魏圩村打造成美丽的“大观园”。
图:魏德龙(左一)在活动中心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焦孝诚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程呈)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寸步难行的高速公路,人头攒动的商场,“人挤人”毫无疑问已经成了国庆七天长假的代名词。一些看倦了人潮却又想出游的市民“想方设法”避开这些人流高峰,准备来一场“躲...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