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谢谢合肥,让我们有了安身之所

来源:合肥晚报 2016-02-06 14:48   https://www.yybnet.net/

崔贤文  菜铺老板

“我想对合肥说,谢谢你,让我们一家有了安身之所,让我有能力供两个孩子好好上学。虽然苦了点,累了点,但我们很知足。”

一大早,金牛路一家蔬菜超市里乘客已经挤得满满当当。47岁的崔贤文正忙着给顾客称蔬菜,女儿忙着剁排骨,妻子忙着收钱。三十多平方米店面里,一团热闹。“趁着这几年打年货,再多挣点,然后准备回老家过年。”

崔贤文是定远人。在2000年之前,他和妻子靠一亩三分地生活,供养一儿一女上学,日子过得拮据。“后来我咬咬牙,决定把孩子放在老家,带着妻子来合肥闯荡。”崔贤文之前没做过生意,初到合肥他选择贩菜的行当。夫妻俩吃苦耐劳,虽没有挣再后来,条件好了些,崔贤文把两个孩子接到城里上学。如今,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每天晚上,看着老婆孩子陪着一家子热热闹闹吃晚饭,崔贤文备感幸福。

“我们已经在合肥买房子, 有了我们自己的家,现在我很幸福也很满足。我们一家人还是坚持回乡过年的传统。今年是我母亲的80大寿,我们更是不能缺席。”

通讯员 周先荣 许建军 本报记者 刘晓平 文/图

童树英  保洁员

“我是农村的,没啥文化,也没多大本事,在合肥也只是一个扫地的,但是合肥没有嫌弃我。谢谢合肥,让我们一家人在这里团聚,儿子也在这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来自长丰吴山的童树英,今年60岁,在蜀山区中央美域小区当保洁员。童树英有三女一儿,她靠种田,将四个子女抚养成人,最希望的就是孩子们能够走出农村,到大城市闯荡。三个女儿后来相继嫁到无锡苏州和蚌埠,各自找到幸福。儿子跟随母亲,来到合肥打拼。

“合肥就像一个好人,从不嫌弃穷人、困难的人。”童树英说,自己和儿子原本都是农民,但是凭借吃苦精神,都在合肥立了足。特别是儿子,还在合肥开了一家理发店,当上了老板。

对于童树英来说,合肥是座幸福城,是他们一家的中心。“儿媳妇也跟着来了,也在合肥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孙子也到这边来上学了。我现在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通讯员 许建军 周先荣 本报记者 刘晓平 文/图

陈殿东  退休工人

“我亲历了你的成长,作为你的市民,我深感荣幸。”

蜀山区荷叶地街道凯旋门小区,住着老合肥人陈殿东。陈老今年76岁,在合肥生活了50多年,对合肥有着很深的感情。现如今,陈老的两个子女也都生活在合肥,现在他已经儿孙绕膝。

1959年,19岁的陈殿东考入安徽建筑工程学校成为一名中专生。1962年中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安徽水泥制品厂,那时厂里只有300多人,厂房都是一些普通砖瓦房,面积大约1000余平方米。“那时一个月工资只有30元零5角,而猪肉一斤0.48元,当年买东西都要到四牌楼。”在陈老的记忆里,四牌楼是那时合肥的商业中心。

对于合肥这些年的变化,老人如数家珍。随着大格局的变迁,陈老的小家也发生了变化,作为一名普通工人,他家的房子也由最初的24平方米升级成75平方米,有了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我见证了合肥近50年的发展,合肥也见证了我和我的家庭的酸甜苦辣。”

陈老深情告白,“合肥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合肥的发展,我喜欢这块热土,我为你感到骄傲。”

金家明  陈三虎 本报记者 韩婷

新闻推荐

安吉美丽乡村引爆皖客南下

炎炎仲夏,一场铺天盖地、郁郁葱葱,重重叠叠的“绿海”自浙江安吉出发,北上安徽,刮起一阵清凉的绿色旋风,席卷蚌埠、合肥、芜湖三大城。7月25日至2...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漫话“汉字”起源2016-07-03 16:46
猜你喜欢:
评论:(谢谢合肥,让我们有了安身之所)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