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集、买年货、过大年”,一直是农村老百姓一年之中最乐呵的事情。马年春节期间,花鼓之乡凤阳各个乡村年集甚是热闹。
“老乡,这是土鸡吗?”一位操着蚌埠口音的中年男子蹲在一个生鸡销售摊位前,问摊主。“放心,大哥,这是我自家在上山散养的草鸡,如果你吃着要是假了,你可以来找我‘后道\’,我天天在这里。”年轻女摊主回答说。
在摊主的宣传攻势下,蚌埠男子买下了一只公鸡一只母鸡。“现在,在城市里土鸡不仅贵,还不一定正宗,我一大早就和几位朋友从蚌埠赶来了,为的就是备点儿好年货,一家子都回来过年,吃点环保土鸡。”蚌埠男子乐呵呵地说。
“囤年货”渐成历史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人们“不差钱”了,沿袭了很久的“囤年货”的生活习惯已悄然发生改变,现吃现买、追求新鲜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以前到了年前,每家每户都是大包小包的来买年货,至少够吃一周。”一位姓邢的摊主说。然而现在她的菜摊销售却不如以前火爆,现在大伙儿都喜欢随吃随买新鲜蔬菜。“现在买东西方便,没必要囤年货。”洼刘村居民刘凤富说。他小时候过年时母亲总要购买大量菜、肉、糖、酒。现在好了,无论是镇上还是村里的小超市、店铺,春节期间都正常营业,买东西方便,没必要把那么多年货都存在家。
新风尚渐代旧习俗
农贸市场出口有一个销售财神爷、门神等年画的摊位。“这财神不能叫买,只能叫请。”老人向几位年轻人说道。
在笔者小时候,财神爷、门神等被许多人认为能消灾辟邪、赐福纳寿的“老古董”,是过年必需品,可是现在销售这些东西的摊点生意冷清。打拼靠自己,幸福靠勤快。
而旁边一家书摊前却挤满了不少群众,大家你挑我选,生意十分红火。“每逢集日都能收入二三百元,尤其是一些特色种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少儿科技读物方面的书籍卖得最快。”摊主说。
家住楼店村的王大哥往年春节前便会购齐化肥、农药、种子,为土地置好“年货”。可是今年他既没买化肥,也没买农药,而是拿着一个小本子,把各类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详细记下来。“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周边的集市,收集了满满一本子‘情报\’,打算以此作为春耕生产的指南。”王大哥告诉笔者。
据王大哥介绍,他身边的不少农民已开始在耕种前多方“捕捉”市场信息,寻求订单,并对各种农产品的市场潜力、价格进行分析比较,初步核算自己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投入产出比例,争取有个好收成。
新闻推荐
据《安徽日报》消息今年以来,安徽省积极推行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有力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截至10月底,全省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707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2.8...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