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蚌埠 今日五河 今日固镇 今日怀远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今日怀远 > 正文

悠悠民俗风,浓浓端午情 专家为你还原一个“原味端午”

来源:淮河晨刊 2020-06-24 09:0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陈瑶

夏至已过,正是高温多雨潮湿的时节,民间要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端午怎么过?习俗很多,但追根溯源都和祈求平安健康有关。本报记者在今年端午节前夕采访了蚌埠的民俗专家冯淮南,听听专家对端午习俗的解读。

源远流长的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此外,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驱毒避疫的日子。这个习俗也起源春秋之前。学术界一般避免从传说的角度来看待端午节的起源,首先从文献和考古的实物进行研究,同时,力图从端午节的发生时间和风俗习惯的分析中,科学地探讨端午节的真实起源。因此,通过考察,有“公共卫生说”、“祭龙说”、“季节适应说”、辟邪说等。

端午节的习俗,如龙舟竞渡、驱邪避恶等活动,早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一个节日之所以成为节日,必须具备有相对固定的节期、节期中有特定的民俗活动这两个条件,端午节形成节日是在汉代。

舌尖上的端午

端午节有食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的习俗。“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一首民间歌谣唱出了我国人民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习俗,家家吃粽子成了很多人记忆中美好的往事。本地民间的粽子形状,有三角形,也有四角形;馅料有枣泥、豆沙、猪肉、蛋黄等。

端午节这天,本地有大人带小孩子串亲戚的习惯。端午节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早饭吃鸡鸭鹅蛋,吃粽子、吃油炸的食品,如糖糕、油条、馓子、糍粑或糯米饭等;中午一家人共享盛馔,菜肴中有红烧公鸡,喝雄黄酒,以防止疮毒、惊痫。中午、晚上有吃粽子的习惯,有的人家亦有早上吃粽子的习惯,称之为纪念屈原,并认为可以免灾。女婿给岳母家送礼也送大红公鸡。

驱邪避毒的端午

端午节前,市场出售艾蒲,商贩们往往习惯把八枝艾草和四条菖蒲捆成一把出售,但很少有人能说出其中原由。冯淮南解释,本地民间习俗认为,菖蒲如剑,可驱妖邪,艾草则可驱蚊虫,所以才会有这种搭配。端午节不仅门前屋檐插艾,还有姑娘、妇女、小孩戴艾的风气,童谣有云:“五月端午不戴艾,死了变成老鳖盖”,五河童谣更简洁:“端午不戴艾,死了变鳖盖”。

此外,本地郊县还有在端午节采摘药草、防治疾病的习俗。端午节前后,很多药草都已经成熟,此时采摘药效好。五河、怀远有采车前子、益母草、枸杞、艾和杂树头等,洒以雄黄酒悬屋檐风干,皆为良药。端午节期间,民间习惯用菖蒲、蒜皮、竹叶等中草药熬水洗澡,除病保健;用甘草、金银花煮豆或煮鸡蛋食用,以清热解毒、祛除风湿;采集车前草,晒干储存,以备入夏后泡茶饮用。

端午节还有避五毒的习俗。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没之时,便以各种方法以防其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这是一种辟邪术遗俗。含驱毒防病之意。一些人家在端午节还有画额的习俗,即端午节时以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避毒驱虫,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冯淮南介绍,古人把阴历五月视为恶月,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远古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对疾病的认识和防御方法比较简单。今天,我们要吸取前人端午节前后对疾病重视预防的积极方面,尤其当下新冠肺炎防控时期,加强公共卫生意识,提升健康理念,增强营养和自身免疫力,保持生活中防疫的好习惯,意义又格外不同。

五彩生动的端午

端午节是五彩的、生动的,有些习俗好玩又好看。比如,民间认为端午节佩带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的作用,还有襟头点缀之风。戴香囊颇有讲究。成年人一般喜欢戴菊花、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香囊内用香药、花、朱砂、雄黄,外面包上丝布彩线缠绕,作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结成一串,挂在胸前,或佩之腰间,清香四溢,形形色色,十分玲珑可爱。

很多人至今都记得自己小时候每逢端午节都会挂上“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本地城市不少人家还有用彩线编成络子,装上鸡蛋、鸭蛋挂在小儿脖子上,心灵手巧的女孩儿用彩线编香袋、织香囊,缝荷包,还有比试谁编的好、互相斗巧的习俗。

为孩子系五彩绳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本地称之为“耍线”。

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用彩色丝线为家中小儿编成手镯,或手指足趾系上五色彩线,以驱除灾魔和不祥。在端午节的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端午线。

龙舟竞渡中的端午

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纪念屈原。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蚌埠的地域文化和楚文化一脉相承。以前蚌埠玩龙船的风尚颇盛,地点均在淮河轮船码头上下游,赛龙舟为农民、盐粮驳等船工组织。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前,端午早上,竞渡者就把龙舟在淮河里一字摆开,逢端午龙船多至十余艘,每条龙舟上十个或十几名精壮小伙子,身穿彩服,船饰彩色,五彩缤纷,手持小桨。九时许(有时为十一时),主持人一声令下,只只龙舟似离弦之箭,竞相飞奔彼岸,相互竞赛,岸边群众人山人海,喝彩声、锣鼓声、号子声、欢声雷动,响彻云天。竞赛以后,还有娱乐表演节目。龙船上扮演的渔公渔婆相互逗戏,有时故意掉在水里,以显示其水性。此外,游船上还常有“四老爷钻面缸”观众雇小船随而观看,岸上观众和坐船观众此来彼往,熙熙攘攘,往往从上午起一直看到下午六七点,一直延续到黄昏才结束,观众多达万余人。

蚌埠四周郊县玩龙舟风尚也颇为兴盛。竞赛的龙舟,在淮河里一字排开,一声令下,龙舟上青壮桨手,头扎红巾,身穿彩服,手摇木桨,像离弦之箭向前猛冲。蚌埠郊县各具特色。据资料记载,从明代以来,除有特大灾情外,怀远县城关镇每年端午都要举办龙舟赛。

五河得水运舟楫之利,端午赛龙舟历史悠久。据《五河县志》记载,划龙舟在五河已有数百年历史。清朝和民国期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若逢上好年景,则举办龙舟赛。每年都在县城关商业老街顺河街河下举办龙舟大赛活动,经费由顺河街商人赞助。

上世纪五十年代,市区也曾进行过龙舟竞赛,以后端午节风俗逐渐简化。从2014年开始,市里每年端午在龙子湖举办龙舟赛事,到2019年己经举办六届,每次都有上万名以上市民观看。

新闻推荐

“绿古董”保护“有一套” 89棵古树名木如何安然度夏

本报记者陈瑶防高温、防虫害、防大风、防雷击……夏季是古树名木的一道坎儿。蚌埠市目前统计在册的古树名木共...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志愿者端午敬老2020-06-24 08:11
猜你喜欢:
情暖孤寡老人2020-06-24 08:19
评论:(悠悠民俗风,浓浓端午情 专家为你还原一个“原味端午”)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