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村,坐落于涂山脚下淮河南岸,位于涂山风景区东北方向,陈郢村往东三华里。它依山傍水,原属怀远马城镇,现划归蚌埠禹会区,为古涂山氏国所在地,是华夏民族发源地之一。全村置于榴林之中,青山绿水,环境幽雅。
一个村庄,流传着荆涂春秋的历史传奇;几洼坡地,镶嵌于淮河榴园的地理标志。
村庄犹如人一样,它带着古朴的生命气息,也彰显着村庄犀利风采和独特个性。每个村庄都有独特历史和解读密码,我用语言无法表达对这块土地的感情,我爱这块土地,缘于儿时生活在这块土地。童年的记忆,回望起来,温暖如春,画面清晰。涂山绵延数十里,宽两华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树一果,一花一朵我都熟悉。春天来了,果园五彩斑斓,鸟语花香,蜂蝶飞舞。夏天到了,果树挂着沉甸甸的果实,散发出沁人的芬香。春夏秋冬的园艺场、天女散花般点缀的古村落,这些原生态的风景,令人陶醉。在涂山周围环绕众多的古村庄,半个多世纪,我的足迹踏遍上洪、下洪、中洼、冷水、陈郢等村,唯独涂山村没造访过。
车快速穿行于东海大道,临近涂山村,车缓缓进山。百闻不如一见,突然眼前一亮,猛然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顿觉五月榴花红似火,此处无声胜有声。用杜牧的《山石榴》描绘此村恰到好处:“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风光旖旎的山坡之上,那如火如荼的石榴花,在丛丛绿叶的掩映下,透射出贵妇人般的娇媚,如芙蓉出水,风情万种。合徐高速公路犹如长龙,南北穿庄跨淮河而过。涂山村四通八达,现已成为人居休闲、旅游观光、采花摘果的旅游胜地,更是文人墨客煽情绘画之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涂山村人靠山吃山。这里土质属于黄泥岗沙土,山坡土地耐旱,适宜石榴树生长,这个村以石榴栽植为主导果蔬产业。
这个村耕地不多,人均不足两亩。涂山人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为土地梳妆打扮,化妆描眉。自张骞出使西域,将石榴带入中国之后,华夏大地可谓石榴遍地开花。享誉华夏的四大著名石榴产地:安徽怀远、四川会理、云南蒙自、山东枣庄。怀远石榴出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之一的淮河岸边,淮上明珠,四季分明,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黄泥山岗,石榴喜旱怕湿,造就了独特的品牌效应。怀远石榴一家独大,中国石榴之乡排名首位,自唐朝传入怀远后,因果实甘甜,皮薄粒大、可食率、含糖量高,享誉华夏,成为古之贡果,并不为奇。
五月的风温暖而又痴情,五月的太阳明媚而又娇气,风和阳光透过茂密的石榴枝桠,散射在我的身上,顿觉浑身暖洋洋的。古村落的榴园像一幅水墨丹青缓缓铺展开来。我家住在荆山脚下,感受过石榴四季的魅力。石榴春天发芽时,叶芽慢慢探出头来,叶片紫红,远远望去,榴园姹紫嫣红。五月的榴园,叶绿花红。金色的十月,果实累累。寒露降霜,榴叶黄了,秋风扫落叶,满地金黄。
有两棵挂牌老树吸引了大家眼球,一棵名曰火凤凰,此树双干,树形像凤凰展翅欲飞,顾名思义火凤凰。火凤凰栽培于450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此树饱经战乱,枝条枯萎,濒临死亡。1998年老树经除虫剪枝,休养生息,薄肥常施,百般呵护,老树枯木逢春,虬枝横出,重展雄姿,开花结果。
另一棵石榴树取名石榴王,树形很美,主干一枝,高1米有余,通身树瘤盘绕,树冠茂盛,称其石榴王,它当之无愧。此树距今650年,相传朱元璋攻打江南陈友谅大营,决战鄱阳湖。朱元璋大军屯兵于此,休整兵马,曾经率部下亲临涂山村,摘石榴王树上果实充饥。朱元璋吃过石榴连呼:美哉,妙哉。怀远石榴甲天下,我要做了皇帝,此果当为贡果。朱元璋扫平各路豪杰,一统天下,最终当了皇帝,他没忘记怀远石榴,每年都以怀远石榴为朝廷贡果。从那以后,怀远石榴名扬天下,身价倍增。
据树主人讲有老板曾出价百万,要买走石榴王树,被他一口回绝。毕竟这棵树王代表着淮河石榴文化的精髓。石榴成熟时,榴园都是按石榴品质论斤两卖价,唯独这棵石榴王树,百果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论个卖价。它不知是沾了朱皇帝品尝的光,还是其味迥异于其它石榴。树主人视其为镇园之宝,树之果,论个卖,一口价一百元一个,且从不还价,顾客随心所欲,拣树上个头大的摘。
近年来,涂山村被政府命名“蚌埠市特色主导产业先进示范村”,2008年,涂山村再上台阶,被政府命名为“省级专业示范村”。
随着涂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启动,以及新农村建设快速的推进。涂山村人,笑颜常开,思路开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建立入园采摘石榴基地,开发农家乐餐饮产业。为提高涂山村知名度,邀请著名书画名家进驻榴园,给榴园增加了别样的视角冲击和文化氛围,为打造皖北乡村旅游休闲胜地,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新闻推荐
2020年6月6日,华夏保险蚌埠中支携手蚌埠银保监分局开展了“圆梦公益活动”,对蚌埠市怀远县双桥集镇团结村留守及贫困...
怀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怀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