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怀远新闻 > 正文

解码农业大市“六次产业”

来源:蚌埠日报 2019-01-25 19:38   https://www.yybnet.net/

今三麦饺子加工车间。记者张建平摄顾客在试吃今三麦食品。供给米老头的怀远糯米。今年的市两会上,“六次产业”作为一个新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根据报告对“六次产业”的解释——六次产业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与我国一直提倡的让农业“接二连三”内涵一致,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流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开辟光明前景。“1+2+3”等于6,“1×2×3”也等于6,“六次产业”给农业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为农业大市,蚌埠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据统计,近年来,蚌埠粮食产量稳定在280万吨左右(其中糯稻40万吨),蔬菜230万吨,肉类37万吨,牛奶产量突破20万吨,占全省65%。

如此体量的农产品资源,增值价值几何?有没有“接二”、“连三”,最终通过“六次产业”扩大增值空间?在一产向六产迈步的征程中,还有哪些环节和关卡需要突破?近期,本报记者深入走访了被《政府工作报告》“点名”的几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聆听相关负责人的声音,并结合市县相关工作部署和专家观点,试图用几个样本解读蚌埠市一二三产互动融合的“过去式”、“现在时”,以及被寄予厚望的“将来时”。

40万吨糯稻“借腿走路”一产走进二三产

“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中,处于中间环节的二产很关键,因为它能承一启三,上下联动,引领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玉华

车行驶在307省道怀远县境内、上谷农贸小镇西侧,映入眼帘的“今三麦”三个字显得格外惹眼。

这里是由怀远县鑫泰粮油与河南漯河三麦食品合资建立的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以速冻食品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规划建设年产4万吨汤圆、粽子、水饺、麻团、面点等速冻食品的加工生产企业。

走进去,车间流水线上,面粉搅拌、饺皮压制,馅料加工、灌装,饺子成型、冷冻、装袋,看上去一气呵成。工人们只需戴着口罩和手套,站在流水线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随机拿起个成品或半成品,看看型、称称重,打包装箱入库时再出个力就行。

“这不仅是鑫泰粮油‘借腿走路’转型发展的选择,也是怀远县‘借腿走路’发展现代农业的选择。”说这话的,是二十年前从怀远县农委系统“跳”出去,做了鑫泰粮油总经理,现又兼任安徽今三麦总经理的邵玉华。在他的解读里,怀远作为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农产品加工一直处于初级和粗加工阶段,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产业获利能力差。“反倒是被称为‘中国食品名城’的河南漯河,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蚌埠学习。”

最近几年,怀远县提出“农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向食品加工”的产业发展思路,鼓励本土企业以商招商,引进、合作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生产项目,以突破本地区农产品加工初(粗)瓶颈。邵玉华说,这一举措,直接促成了鑫泰粮油与今三麦食品的深度合作:“他有‘往外走’的发展愿望,我有合作共赢的发展意图;他有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以及较为成熟的市场渠道优势,我有本地原料资源优势,双方一拍即合。”

据介绍,今三麦一期建设的生食车间——水饺、汤圆生产线已于去年2月正式投产,目前日产水饺30吨、汤圆20吨,产品畅销华东地区及全国各地。

在怀远县农委产业化科科长马庆现眼里,今三麦的成立与运营,不仅延长了鑫泰粮油的产业链条,突破了本地区农产品初加工的瓶颈,而且填补了本地区食品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空缺,引领和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帮助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目标,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添税源、供给就业等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考虑到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的现实性,怀远在招来河南今三麦之后,紧接着又瞄准四川米老头,将休闲食品加工补上糯米深加工产业链条。

作为全国闻名的优质糯米生产基地,怀远糯稻种植面积达80万亩,产量40多万吨。在今三麦、米老头落户以前,这些糯稻要么以糯米原料的方式直供给五粮液、五芳斋等知名食品企业,要么以糯米粉原料的方式供应给三全和思念,所谓的加工,只是将糯稻碾成糯米或糯米粉的粗加工,科技含量低,利润空间小。

“如果说糯稻一斤价格大概在1.5元左右,加工成糯米是2.3元一斤,那我们的产品价格就不是翻倍而是倍增了,一斤能卖30元。”米老头安徽公司生产部经理缪新亚告诉记者,怀远糯米米粒晶亮、饱满,炸出的米花大而酥脆,口感好,十分受消费者欢迎。

这家将加工厂开在粮仓的食品生产企业,达产后预计年产芝麻薄脆饼、杂粮饼、玉米酥、五谷果蔬固体冲调饮品等系列休闲食品3万吨,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创造税金6000万元。

——这是怀远县利用原料资源优势,借外力促二产、以二产拉一产、再连上三产的“六次产业”典型实践,也是蚌埠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关键一招。

“在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处在中间环节、既承接一产又开启三产的二产,它通过上下联动,引领并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邵玉华如是说。

数十万吨鲜奶肉鸡“一多二少”增值空间待开掘

“在农业与二、三产业割裂或者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下,农业价值及其附加值就往往无法在第一产业实现。”

——安徽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唐敏

进入腊月,现代牧业蚌埠牧场的37000头奶牛中,处于泌乳期的仍占绝大多数。每天一上班,工人们在生产线的一端看着罐装生鲜奶“鱼贯而出”,有的从管道被直接送进几米开外的液态奶生产车间,有的则被密封装车,发往位于马鞍山的蒙牛液态奶加工厂。

现代牧业是一家日产鲜奶600吨的大型奶业企业,自2017年整体被蒙牛集团控股后,它生产的生鲜奶被大批量发往距离蚌埠最近的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原料“主角”。而蚌埠牧场自建的加工车间,则自动沦为“配角”,每日的牛奶加工量不足出产量的三分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蚌埠生产安徽省65%鲜奶,却只有25%实现本市加工”的根本原因。而这其中的“25%本市加工”,实际上还有和平乳业和福淋乳业两大本土乳企的功劳。

与现代牧业一样“重一产、轻二产”,出现“一产盆满钵满、本地深加工寥寥”等不对称现象的,还有落户固镇14年的台资企业大成亿只肉鸡项目。

公开报道显示: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已先后建设了一个年出雏1800万只的孵化场,一个年产饲料9万吨的饲料厂,三个在养10万套种鸡的父母代种鸡场,以及一个日屠宰6万只、年产量4万吨的肉鸡加工厂和两个熟食加工厂,是安徽省一家集种鸡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及商品鸡加工一条龙的肉鸡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但业内人士都清楚,商品鸡本地加工,或者更准确地说,商品鸡在蚌埠本地深加工,只占其中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

固镇县委书记吴永彬接受采访时,曾以大成肉鸡为例,用数据论证了精深加工对于农业龙头企业的价值增值作用。他说,如果只做粗加工,大成肉鸡一年的产值不到6个亿,但只要拿出粗加工部分的三分之一来做深加工,产值就已经大于“母体”,达到8个亿了。

对此,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唐敏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给出解读:在农业与二、三产业割裂或者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下,农业价值及其附加值往往无法在第一产业实现。农业从农产品生产向加工延伸,可以实现更多更快的增值。“有数据表明,近些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增加值。”

2017年6月,蚌埠市发布《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提出,到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28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1。

这个目标的提出,无疑给农业三产融合提出挑战。感受到压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也开始思考“向精深加工要效益”的经济命题。

在1月18日召开的固镇县招商引资暨民营经济大会上,台湾大成集团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会上这样做表态发言——2017年开工建设的台畜大成食品(蚌埠)有限公司与大成熟食加工厂,投产后年可加工熟食6.5万吨,预计年新增产值6.7亿人民币、利税1.28亿人民币,带动就业800人。下一步,公司规划对肉品加工厂进行技改,技改后产能提高5000-10000只/日屠宰,孵化、饲料、养殖与之配套同步增加产能。对大成熟食加工厂扩建生产线,2019年提高产量和设备利用率,最大化利用肉品原料。以上项目完成后,2019年预计实现产值目标20亿。

为了弥补加工转化率不足的遗憾,现代牧业蚌埠牧场计划启动建设日产600吨液态奶项目。前不久,在市发改委牵头下,已经完成了日产480吨纯牛奶项目相关审批手续办理。“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84万吨液态奶生产规模,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9.8亿元,年均实现利润总额1.92亿元,上缴增值税5404万元。”蚌埠牧场场长陈明如是评估。

百万只肉羊“跨界思维”让六次产业融起来

“发展现代农业,我的观点是,传统农业一定要走出去,工业一定要走进来,用工业思维来发展农业。”

——争华羊业集团董事长陈争上

笃定“肉羊是养殖业产业化投资最后一块蛋糕”的陈争上,脸上早已没有了创业初期的焦灼表情,说起话来也满满都是自信。

“从打定创业主意并把目光锁定肉羊养殖起,我就从来没有把肉羊产业当成单纯的一产来做。”他说,肉羊养殖已经走过1.0版本的放养时代、2.0版本的圈养时代,如今来到了3.0版本的产业化时代,而争华羊业正在实践的,正是从种植端到养殖端,再到屠宰端、销售端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在争华羊业集团组织架构图上,草业公司、食品公司、肉羊产业发展研究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赫然入列。这是典型的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架构。

实际上,这个链条中除了农作物及牧草种植与销售、羊肉冷鲜产品销售外,还包括湖羊种羊(祖代)繁育与销售、农作物秸秆加工与销售、羊粪有机肥销售等方面。2016年的数据显示,争华羊业的湖羊种羊、商品羊占全国10%的市场,冷鲜羊肉占合肥鲜羊肉30%市场,青贮饲料占华东、华中地区40%以上市场。

但是,争华羊业并没有把产业链所有环节都牢牢攥在手里,而是“留下最核心的部分,把简单的交给市场”。陈争上告诉记者,争华羊业自养的湖羊只有1万余只,但目前实际年屠宰量近15万只,就是因为用“六统一”服务,通过公司+养殖大户+农户+订单的方式深化了湖羊养殖模式。

“因为养殖技术成熟了,服务也能跟上,发动散户或养殖大户统管统养并不难。”他说,争华羊业现在主要侧重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对肉羊的不同部位进行精细化分割和细分市场渠道开拓。目前,承担精细化分割任务的争华食品公司,建设有达到出口标准的自动化屠宰线2条,分割线3条,精细分割羊肉产品100多种。

“当然,精细化分割也只是我们当下的核心部分,未来,还是要走工业化的路子,向更深层次延伸。”在陈争上的思维里,包括养殖业在内的传统农业,一定要有“主动往外走,同时把工业请进来”的意识。他认为,肉羊养殖业很快会迎来4.0版本,也就是工业化产品时代。为此,他为争华羊业的未来设定了一个新发展方向——围绕羊毛、羊皮、羊肠线、羊胎盘、羊血等开掘一批工业化产品,“服装、化妆品、生物质医药产品均可涉猎”。

而在做出这种延链设想之时,陈争上又开始思考起一个问题:要走工业化路子,前提是在前期形成一定的“量的积累”。虽然争华羊业设计了年屠宰肉羊50万只的生产线,但目前实际年屠宰量不足15万只,肉羊的市场缺口这么大,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赴任固镇县委书记不到一年、却对三农板块和乡村振兴格外关心的吴永彬心里,也是一个待解的结。前不久在率团参加市两会期间,他对“陈争上们”遇到的问题间接作出回复:从政府层面作出规划和设计,通过提高政策引导和组织化程度,来提高“六次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对外影响力,从而提升竞争力。

仔细研读《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产业链延伸、品牌联盟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整合”、“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联合体建设,建立紧密联结的专用原料生产基地”等等这些文字,或许也可以为“有想法”、“有闯劲”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一些思路或指引。

“但是,以产业化模式发展六次产业,关键还在于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为各类参与方提供动力。”唐敏表示,一些实践成功的六次产业范式,通过建设高标准基地,由龙头组织主导构建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严格规范参与农民行为,并形成农户间相互监督的机制,有效避免了某些参与主体只图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总体和长远利益行为的发生。

“只有广泛形成对六次产业的价值认同,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相关联的一、二、三产业深度互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探出新路。”他说。

新闻推荐

怀远法院公开宣判两起恶势力犯罪案件 12人获刑

本报讯(范伟)近日,怀远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对两起涉恶势力刑事案件进行一审宣判,以寻衅滋事罪判处魏某某等6名被告人...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解码农业大市“六次产业”)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