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怀远新闻 > 正文

汤和的政治智慧 □张超

来源:淮河晨刊 2019-01-03 08:14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简介

张超,80后,小学语文教师,蚌埠市作家协会会员,怀远县作家协会会员,怀远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工作之余喜欢舞文弄墨,偶有诗文作品散见于《蚌埠日报》《淮河晨刊》《蚌埠广播电视新周报》《诗词报》《参花》《江西散曲》等省市级刊物。

龙子湖东岸的曹山,相传因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在此驻兵而得名。曹山与白石山又统称为双龙山,盖因其山势起伏,宛若游龙。曹山南麓坐落着一座王侯级的墓葬,整个墓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该墓区已于2013年5月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块墓地的主人就是大明王朝开国功勋东瓯襄武王——汤和。

汤和何许人也?汤和者,濠州(今凤阳)人也,字鼎臣,与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是同乡发小。“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部勒群儿。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明史·汤和传》)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和胸怀大志,智勇多谋,且很有领导才能。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汤和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以功授千户。后来随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东征西讨。克滁州,下句容,定集庆,循奔牛,取常州,抗倭寇……这些重大战役无不有其身影。战功卓著的汤和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洪武五年(1372年),汤和被朱元璋晋封为中山侯,岁禄一千五百石,位列明初六公之后,侯爵之首。洪武十一年(1378年)春,再次被朱元璋进封为信国公,岁禄三千石,议军国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汤和走完其传奇的一生,病逝凤阳府邸,享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曹山南麓,可谓极尽人臣之哀荣。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初功臣宿将几乎被朱元璋诛杀殆尽,仅“胡惟庸案”“蓝玉案”先后就诛杀了近五万人。朱元璋所倚重的“淮西二十四将”中有八人被朱元璋直接诛杀,就连明初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也未能幸免。据明朝史料笔记《龙兴慈记》记载:“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建立者们,为了巩固自家江山,总会寻找各种借口诛杀功臣宿将,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更不例外。那么,为何汤和可以置身于杀戮之外,安享晚年,得以善终呢?我想这一切都得益于其独特的政治智慧。

首先,汤和不贪恋权势,懂得进退。自古以来,贪权者死,专权者亡,迷恋权势者,往往死在权力上,胡惟庸者是也。相反,如果能够懂得进退,知道舍得,不贪恋权势,则能明哲保身。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汤和找了个机会跟老朱说:“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大意是说:我年龄大了,不能够再继续领兵打仗了,我还是回家养老等死去吧!汤和为何要在天下已定的时候解甲归田呢?这是因为一场场血淋淋的教训让他彻底明白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真正涵义,那个曾经一起共患难的兄弟,现如今是不愿意也不可能和你同享福的。如果再不放弃手中的军权,恐怕自己的小命也将不久矣!我们再来看看朱元璋又是何反应?三个字——“帝大悦”,心想:还是老汤知道朕的心思。这么识时务的臣子,我们老朱难道不应该假意挽留一下吗?不仅没有挽留,还“立赐钞治第中都”(立刻赏赐钱财,在中都凤阳为其修建府邸。)不光给汤和修建府邸,朱元璋还为其他公爵、侯爵在家乡建了府邸(“并为诸公、侯治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老朱在号召勋臣旧将都要向汤和学习,就差开个汤和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了。可是如何呢?没有一人认真领会皇帝的意思,或者他们根本不愿意去领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好不容易拿命换来的富贵,哪能说放就放呢?你以为我傻啊!——好吧!你们不自觉,就别怪我老朱翻脸无情——不舍权,就舍命。

其次,汤和不恃功骄横,谨言慎行。位极人臣者,最忌讳的是功高震主,且不懂为臣之道,恃功骄横,恣意妄为。一代名将蓝玉在徐达、常遇春死后屡次统率大军作战,战功卓著。但是,此人居功自傲,专恣横暴,多有不法,毫无做臣子的礼节。据《明史》记载,蓝玉曾经抢占民田,御史追查此事,竟然被蓝玉硬生生地赶跑了——打狗还需看主人,你蓝玉不明白吗?另外,北征蒙元回军途经喜峰关时,因关吏未能及时开关迎接,蓝玉竟纵容士兵毁关直入。朱元璋听闻此事后非常不高兴,命人将蓝玉的过错刻在铁券上,原本要封他为梁国公的,后来刻意改封凉国公。一个“凉”,预示着老朱对蓝玉彻底心凉了,同时也暗示着蓝玉是彻底要凉凉了。但这以后,蓝玉仍旧我行我素,不知收敛,竟然还敢在朱元璋为他办的庆功宴上大放厥词,出言不逊,继续挑战朱元璋的耐心。不仅如此,蓝玉在军中随意罢免和提拔官员,任人唯亲,独断专行,多次受到老朱的责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huán)告发蓝玉谋反(实则“莫须有”之罪),这就是明初四大案中的“蓝玉案”,蓝玉被夷三族,此案共牵连一公、十三侯、二伯,先后被杀者达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俗语有云:不作死,就不会死。蓝玉的惨剧,完全是其咎由自取造成的。

而汤和从不居功自傲,处处谨言慎行,事事奉公守法,尽力做到不与人口实。洪武初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找些借口故意封汤和为侯爵,位列明初六公之后。虽然低人一等,但是老汤却能以平常心待之,从不争功,从不抱怨,仍旧努力工作。即使多次遭受老朱同志的训斥(“伐蜀还,面数其逗挠罪。顿首谢,乃已。”),他也无半点怨言。晚年的汤和为人处世更加低调谨慎,从不结交当地官绅,从不议论朝政,即使入朝所听有关国家大事的议论,也从不敢向他人吐露一星半点。“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恭慎如此,由是可观。

最后,汤和不拉帮结派,忠心无二。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在元末乱世群雄中笑到最后,进而建立大明王朝,依靠的是两大集团的鼎力支持——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淮西集团以韩国公李善长为首,还有徐达、胡惟庸、耿炳文等人,多是武将,淮西集团可谓是朱元璋的亲友团;浙东集团以诚意伯刘基为首,成员有宋濂、杨宪等人,多是文人,这一集团是朱元璋的智囊团。明朝建立以后,两派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攻击,明争暗斗……朋党之争,历来为封建统治者所忌讳,大多会招来杀身之祸,后来的“胡蓝之狱”便证明这一点。汤和虽是淮西旧将却深谙朋党之争的危害,他选择了保持中立,尽力避免卷入两派之间的争斗,从而远离政治漩涡,这一点不可谓不明智。

作为人臣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对皇帝忠心耿耿。一个臣子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如果不够忠诚,那么帝王也是不会重用你的。因此,为帝王者,皆喜欢忠心之臣。如清之和珅虽为巨贪,却一生忠于乾隆,所以深得宠幸。老汤就是这么个忠心耿耿之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尽心服侍朱元璋,从没有生过异心。据《明史》记载起义之初,诸将大多是朱元璋的同辈,都不肯居于他人之下,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唯独他认真谨慎地听从老朱的指挥(“独奉约束甚谨”),朱元璋为此非常高兴。你要知道汤和比朱元璋参加红巾军的时间早,且刚开始职务(千户)也比朱元璋高。从这一点来看,汤和在最为关键的时刻,率先站出来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给了朱元璋强有力的支持,为其日后能够独当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份忠心,老朱不可能不记得。

综上所述,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汤和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为自己和家人谋得了一个完美的归宿(“独享寿考,以功名终。”)。

后记:1973年,文物工作者对汤和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于墓室一角发掘出一件元青花双兽耳大罐,经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现存于蚌埠市博物馆,是为镇馆之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蚌埠市博物馆一睹此国宝的风采。

新闻推荐

初读许辉 □万保芳

一直喜欢读许辉的文章,朴实无华,恬淡温情;一直渴望见到他,听他讲讲写作,谈谈文学,可惜都无缘见面。当得知许辉老...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汤和的政治智慧 □张超)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