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言梅
特色种养 助力拔“穷根”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怀远县陈集镇瓦一村扶贫产业基地,一颗颗红艳艳的树莓果挂满枝头,贫困户王先飞和村民们正在采摘今年最后一茬树莓,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自从种了树莓果,我们家就有了增收的源头活水。 ”王先飞的父母患病多年,家里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去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王先飞利用6000元扶贫资金加入瓦一村特色种养项目——树莓种植,当年便实现增收1万多元。 “树莓经济价值高,采摘期长。每年从7月挂果,可以持续采摘到11月。 ”王先飞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大丰收,结出的树莓果子品质好,市场上卖到了30多元一斤。
陈集镇素有怀远县北大门之称,长期以来面临种植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收入少等难题。根据本地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该镇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树莓特色种植产业,通过与安徽省树莓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在11个行政村选择连片土地流转,建立了298亩树莓种植基地,并确保树莓由公司按照保护价全部收购,使全镇298户贫困户受益。
陈集镇党委书记李家如告诉记者,该镇在树莓特色种植产业发展上尝到了甜头,计划在2年至3年内,以代种代管树莓产业发展基地模式为示范,以一般农户栽植为基础,实现万亩以上树莓种植规模和亿元以上的产业收入。同时在深加工方面做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业生态旅游上下功夫,打造“特色树莓小镇”,让树莓成为贫困户的“致富果”。
目前在怀远县,包括瓦一村在内,通过精准施策,补齐产业短板的特色产业村已有51个,特色种养业发展达标率达到100%。 “白莲坡贡米”“怀远石榴”“美味猪”等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竞争力强的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陆续落地生根。该县36个乡镇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全面开工建设,特色种养成为该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阳光”产业。
结对帮扶 示范促增收
“如果没有合作社的帮助,凭我一己之力,俺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脱贫呢。 ”在怀远县榴城镇金圃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曹河村村民韦金纺一边忙着给蔬菜大棚铺设育苗平网,一边对记者说。
自从丈夫多年前意外去世,韦金纺上有70多岁的老婆婆要照顾,下要供养年幼的孩子读书,她一人操持一家老小,日子过得很辛苦,成了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2015年,曹河村与金圃园合作社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韦金纺进入合作社务工,并将家里5亩地按照每亩13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加上小额信贷扶贫资金、低保等多项政策叠加,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很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万福镇是怀远有名的水稻主产区,过去部分农户自己种地自己卖,标准不统一,价格上不去,“小散乱”成为制约稻农致富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该镇积极对接蚌埠市兄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当地8个行政村及重点帮扶村的245户贫困户发展品牌糯稻订单市场,订单生产以村为单位,由村委会统一组织管理,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管理模式、统一集中收购,按照同期高于市场价200元/吨“溢价”收购,仅此一项就为贫困户增加收益21.2万元,户均增收865元。
怀远县出实招、真帮扶,以提升产业规模效益,促进贫困对象稳定持续增收为根本,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帮扶,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据该县农委相关科室负责人林长丰介绍,根据贫困对象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当地因地制宜开展股份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劳务联结、租赁联结,让贫困户全方位参与扶贫产业发展。目前已有129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园区及扶贫基地带动51个贫困村、40个重点帮扶村、1764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
集智聚力 拓宽扶贫路
进入冬季,怀远县榴城镇高皇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钱学超成了村民尹小侠家的常客。隔几天,他就到大棚看看西红柿长势,并带农技工作人员上门给尹大姐指导种植、防病虫害等技巧。
“冬天种西红柿,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导致植株长势弱、果实发育不良,从而影响产量和效益。这段时间我得多费费心,帮农户多把把关,不能让他们辛苦劳作的产业‘打水漂’。 ”钱学超告诉记者。
根据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怀远县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技术人员、种植养殖能手等各类人才智力的作用,服务基层,指导贫困户优化种养结构,发展高效产业,提高群众自身发展动能,增强致富本领。
今年44岁的蔡永是怀远县徐圩乡党委书记。 2015年以来,他走遍全乡14个村,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农村土地分散经营中的问题,结合农业产业化,带领全乡稳步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创新路,有效破解承包地“零碎化”难题。
实施“一户一块田”后,徐圩乡完成并地105个村民组,合并土地面积5.47万亩,涉及贫困户430户892人、土地面积3507亩。机械作业效率提高3倍,亩均成本下降60元,户均年增收1300元。邻里因为土地产生的矛盾纠纷下降了90%以上。在今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蔡永也因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抗战时期,怀远县是狙击日军沿津浦线向北侵犯华中的前沿阵地和战略支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怀远抗日军民万众一心、不畏艰难,为抗战胜利挥洒热血。今天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怀远干群不忘初心,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怀远县扶贫办副主任顾晓薇告诉记者。为强化帮扶责任落实,近3年来,怀远县、乡两级共下派扶贫干部305人次,加上省、市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共有近万名联系帮扶干部活跃在怀远脱贫一线,实现“领导联系贫困村帮扶、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户联系帮扶”三个全覆盖,精准发力,为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今年,怀远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全省首批“摘帽”县之一。
·记者手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产业是支柱。要想激活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产业带动不可或缺。怀远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各级干部沉下身子,走到田间地头,主动对接贫困群众生产状况和脱贫需求,探索有特色、可持续的脱贫路径,让产业项目更加适应地区自然条件,更加符合地域发展需求,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双赢”。
新闻推荐
龙子湖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禹会区全民健身中心已投入使用。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安徽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及安徽省...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