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怀远新闻 > 正文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最平凡的三尺讲台燃烧自己,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甘将心血化为雨 润出桃花一片红 本报记者 李景 文/图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9-06 15:52   https://www.yybnet.net/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效其人,成其事。”教师是人成长的启蒙者,在人生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这份职业也被称为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9月5日,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新时代蚌埠骄傲”发布会举行,5名优秀的教师讲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那些令人骄傲的故事。

他们均来自于教育工作一线,有从事分管教学的负责人,有援疆支教的职业技师,有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用感人的事迹谱写了人生的华彩篇章,聆听他们的故事,如春风化雨,令人动容。他们是大家身边最平凡的人,也是最伟大的人,他们是大家的“蚌埠骄傲”。

【初心】 做一名心怀大爱的教书匠

“研究有道,行者无疆。”这是蚌埠二中副校长郑可根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她职业生涯的座右铭。无论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誉,她始终称自己是一名平凡的教书匠,是一名研究者,教书育人就是她人生的初心所在。

“在您的带领下,我们总是热泪盈眶,我们总是欢欣鼓舞。您不只是在教书,更是在用灵魂点燃灵魂,用心灵启迪心灵。”这是一年教师节,她曾经的学生刘佳文给郑可根的一封深情告白,也是她最珍视的教师节礼物。

学生的肯定,源于自身的优秀。郑可根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相处,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般对待,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明确他们的诉求。有一年,她所带的复习班开课了,一名外校来的学生没有成功进班,就坐在玉兰树下,见到郑可根后说,“老师我就想在你的班,你不收我,我就在这等。”

身为蚌埠二中的副校长,她白天去上课、抓行政,晚上利用自己的时间去钻研业务、批改作业,实现了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尤其在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郑可根带着自己的新思考,不断去研究、去践行。

“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郑可根给自己定下的人生准则。“用过硬的教学质量去指导学生,用真情和大爱去感染学生,在三尺讲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郑可根说。

【奉献】 援疆支教倾心培育技能人才

对于蚌埠工艺美术学校教师沈姮来说,奉献不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而是真正告别日常生活的都市,奔赴最苦最难的边疆。2016年8月,她告别最亲最爱的家人和朋友,志愿报名跟随安徽省援疆支教队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在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疆支教生涯。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低、基础差等实际情况,她积极寻求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生动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大大改观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快地提升。在援疆支教的一年中,沈姮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的热情赢得了支教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和皮山县“优秀支教教师”称号。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熟练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沈姮说。在日常教学中,她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扎实过硬的教学本领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辅导的学生屡次在国家级、省市级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银、铜等多项奖项。

【大爱】 以身立德践行雷锋精神

如果您清晨突遇恶劣暴雪天气,着急赶着去上班,发现路边有人需要帮助,会不会舍弃自己的时间?苏燕便选择了毫不犹豫倒车回去,伸出援手,将一名即将分娩的孕妇送到医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今年1月4日,上班途中的苏燕夫妻发现了路边焦急等待的产妇母女二人。顾不得上班会迟到,他们毫不犹豫地倒车回去,搀扶产妇上车,冒着暴雪将其送到医院。随后,主动帮忙联系好急诊医生,在产妇得到救助后夫妻俩才安心地悄然离开医院,不求任何感谢和回报。事后,产妇一家心怀感恩,通过《淮河晨刊》寻找救命恩人,经过知情人的爆料,这一善举才得以公开。

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学。作为幼儿园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她认真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知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真地准备自己的每一节课,按照一日生活的流程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游戏活动,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幼儿情绪不好了,苏燕会耐心和孩子、和家长沟通,找到他们不快乐的小因素,给予他们帮助,引导孩子健康、快乐、阳光地成长。

临近毕业时,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毕业典礼那天,有孩子抱着老师哭着说:“苏老师,我不想毕业,不想离开幼儿园,我想你……”孩子们天真的面庞和真挚的话语,不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吗?

【情怀】 简陋乡村学校里的坚守者

在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24年,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坚持下去,钱广安说,是情怀。

怀远县唐集中学在距离蚌埠市区120余里、素有蚌埠“西藏”之称的怀远县唐集镇。在这里有一位老师24年如一日,拖着病痛坚守乡村教育,为乡村学子撑起了真情与大爱的一片蓝天,他叫钱广安。

1994年师范毕业,钱广安服从安排,来到了离家10余里的唐集镇唐集小学。这所小学条件十分简陋,两排低矮的瓦房,房顶透亮,墙皮掉灰。他成了学校唯一的“寄宿”老师,宿舍是一间储物室。学校距离集市远,有时教学忙,来不及买蔬菜,他就煮面条填饱肚子。有一次,连油都没有了,他就用酱油代替,被其他老师发现,他还风趣的解嘲:“这叫‘白加黑,真美味\’。”

1996年,随着中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农村中学师资匮乏,刚担任唐集小学教导主任一年的钱广安,又被调到了唐集中学。从此,他每年都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时还兼任历史学科教学,每周的课时数都在24节以上。24年来,他在省、市、县各级教育杂志和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02年,在县优质课评比中,他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他多次参加市县级教学设计、教育论文比赛,均获得好名次。“看到一届届乡村学子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走出乡村又不断回馈乡村,我感到由衷的欣喜,欣喜我坚守的意义和价值。”钱广安说,为了孩子们,以及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会继续一直坚守下去。

【扎根】 勇斗病魔守护希望之灯

“我的学生前一天刚联系我,说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还请教我备课的方法。”发布会上,程广才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个好消息,“这就是薪火相传的力量!”

“以生为本,甘为人梯。”这是固镇县濠城镇后李小学教师程广才的力量源泉。扎根基层教育23年,他不仅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且格外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随着外出务工家长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也多了。程广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出一整套帮扶计划与措施,使这些孩子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然而,2014年2月的一天,他肝部突然巨疼,经过检查确诊为“左肝叶低质瘤变,胆总管下端高级瘤变”,做了两次手术,分别切除了左肝、三分之一胃、胆、胰、十二指肠、胆总管。不舍得离开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到心爱的课堂。为此他积极配合治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

“生命因学生而精彩。”程广才说,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他将永守这盏希望之灯——— 托起明天的太阳。

新闻推荐

河溜镇 村“两委”换届顺利完成

本报讯(刘流廖斌)8月27日,随着怀远县河溜镇莲花、街西等4个村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的产生,河溜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

怀远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最平凡的三尺讲台燃烧自己,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甘将心血化为雨 润出桃花一片红 本报记者 李景 文/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