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怀远新闻 > 正文

一家一块地不种“绺绺田” ——榆阳区实施一户一田制改革探索的调查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7-05 08:1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乔佳妮

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直到今年春季,50多岁的姚奎华才感到种地“真过瘾”。

姚奎华是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三道河则村的村民,家里5口人,有16亩地。此前,16亩地分了18块,全部种完,至少要半个多月,还得3个人“好好忙,不耽误”。今年成为一块田后,机械化作业,“1个人看着,不到半天就种完了”。

实施经营权互换,将农户原有的细碎零散耕地整合成一户一田,形成规模化,利于机械化,耕地改良又提高了产出比。2017年,在榆阳区共有25个行政村实施了一户一田制改革。像老姚这样,终于不再种“绺绺田”的农户,共有3978户。

1“见地就砍”,“绺绺田”带来诸多不便

由于地广人稀,加之地力条件相差较大,为了公平,榆林农村在耕地分配上往往“见地就砍”,按照好地、中地、差地,每家都会分一点。

三道河则村全村有2757亩土地,整合前有地块1864块,户均耕地9.9块,单块最大的3亩,最小的0.1亩。因地块分散、零碎,大型机械难以进来,在老姚的印象中,村民耕种或靠人力,或需要不停挪转器具,种地愈发显得零散、忙乱。

老姚的印象在乡镇干部这儿,有着更准确的数据印证。孟家湾全乡进行土地确权登记的耕地有4.6万多亩,分为3.2万块,涉及农户4228户,户均耕地7.7块,每户最多的种26块,最少的也有3块。

耕种费力、产出比低,即便这是在种养结合、农户惜地爱地的榆阳区北,土地撂荒的现象也时常见到。

可这几年,榆阳区在推进土地流转、助力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产出比上没少下功夫,作为区委农工部一名政策研究人员,秦永军觉得应该想个办法改变现状。

“要不搞个一户一田,土地集中了,机械化好作业,规模化也利于产出效益的提高。”与区上农业局干部调研时的一次对话,提醒了秦永军。

查资料、找政策、请示领导,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找到了“互换并地”,又查到安徽怀远县已探索实施一户一田,得到区上领导同意后,榆阳区的一户一田制改革开始了。

2土地整合,一户一田的榆阳实践

去年年底开始探索,但直到今年开春,大伙儿都把地种上了,孟家湾乡党委书记谢静,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去年12月,秦部长给我打电话,问在我们乡能不能搞一户一田试点,我一听就很兴奋。”6月10日,回忆起最初改革时的情形,谢静依然激动,“我下乡调研,老百姓也高兴,这么多年,大伙儿一直种‘绺绺田\’,早都盼望政府牵头改一改了。当时,我们就决定在三道河则村先试。”

三道河则村是榆阳区第一个一户一田试点村。百姓意愿高是真,但一户一田需要农民互换土地经营权,阻力之大超出想象。

征询意见时,90%的人都同意,但到了真正推行时,自家差地多一些的农户还好说,家里好地多或种地精细的农户不愿意了。“分到不好的地咋整?”“整合,可以;好地换坏地,不成!”

到底改不改?怎么改?在村委会20平方米的一户一田作战室内,围绕这个问题,先后召开的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不下50次。“说到底,大伙儿还是怕改了后,自家分到的地不如现在的好。”村支书薛振祥直言。

为了打消大伙儿的顾虑,在区、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村里提出村组干部、党员带头拿差地,剩下好地再给村民分配。同时明确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原二轮土地承包村民小组为单位整合、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基数、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用途”5个不变总原则。

没了顾虑,村民不再抵触。随后,村上以组为单位,每组成立由群众选出的5人—9人工作小组,负责丈量土地,按照地力条件定出好、中、差地,再由村上统一收回,并根据泥地、沙地、盐碱地的不同情况,进行沙地垫土、湿地垫沙以及修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待全村土地整治好后,抓阄分配。

短短一个月时间,整治后的土地重新分到了村民手中。此时,全村已先后投资126.7万元实施了耕地改造、管道铺设、深挖排水渠等项目,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同时,地块由原有的1864块变为188块,单块最大的28亩,最小的3亩。

至此,周边不少村镇也蠢蠢欲动。有几个村组干部直接找到乡上,要求参与改革。如今,孟家湾乡共44个村民小组实施了一户一田,面积达1.8万亩,占全乡耕地的40%,其中整村推进的就有2个。百姓的耕地从户均7.7块变为1块,机械化程度达100%。

今年初,榆阳区出台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一户一田,并将其作为全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每村还整合100万元涉农资金予以保障。截至4月底,全区有7个乡镇25个村76个村民小组3978户农户参与其中,实施面积达到3.9万亩。

3“有闲人没闲地”,一户一田溢出效益明显

一户一田的实施,在利于机械化作业,帮助农民种地省时省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价值的显著提升。

马合镇补兔村辖5个村民小组,739户1996人,耕地面积达6166亩。作为此次改革范围最大的试点村,以前村里的地对外承包,50元一亩没人要,今年200元一亩抢着包。

同样,村上2组的479.22亩土地整理项目,10多年来,都是归各家耕种的“绺绺田”。由于地力不好,产量不高不说,还有不少撂荒地。此次,2组村民商议后,将其单列,作为集体用地,大伙折价入股,实施确权确股不确地,年初这部分整理后的土地便被人早早承包了。

“原本没啥产值的地,如今光承包费就有16万元,这都得益于这次改革。”马合镇党委书记刘春林介绍,今年补兔村先后投入177万元,改良土地、开渠修路,提升耕地质量。同时综合考虑到地质差异大,基础设施配套不平衡以及育苗、护林带、边缘扩展地等诸多难题,改革中除过村组干部、党员主动申领差地外,针对不同问题,还因地制宜提出了解决办法,获得了群众的极大拥护。

而对于承包人来说,一户一田制更带来了便利。补兔村的会计张鹏涛,作为村干部,此次主动认领了18亩差地——盐碱地,但考虑到家里146只羊、16头牛的养殖情况,为了保险,他又承包了村里其他人的19亩地。“放以前,承包的这些地至少得和25户人家谈,如今只和2家人谈。”张鹏涛说。

“近年来,榆阳区委、区政府在土地流转上做了大量文章。其中为了整好一块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我们通过互换并地,实现一户一田连片耕种,强化了集体所有权,搞活了土地经营权,通过改革理顺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让老百姓得到了自包产到户以来最大的实惠。”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

如今,榆阳区一户一田制试点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加速。不少试点村开始试水特色产业、家庭农牧业等领域,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新闻推荐

种植订单麦 省心又增收

■鲍广云本报记者冯长福6月2日,骄阳当空,正是收麦子的好天气。位于怀远县境内的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机声隆隆,麦香四溢。“今年我种的千亩订单小麦获得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1000斤。”农场种粮...

怀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怀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怀远土豆大量积压2017-06-13 11:40
猜你喜欢:
评论:(一家一块地不种“绺绺田” ——榆阳区实施一户一田制改革探索的调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