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大伙儿掌握了市场规律,‘大路菜’不种了,靠种‘小精特’尝到了大甜头!”初春的淮北,暖意融融,日前,笔者随着固镇县城关镇龙滩村村委会副主任徐从飞,走进该村蔬菜种植园食用菌区。
“什么菜是‘大路菜’,哪些又是‘小精特’?”笔者不解。
“比如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很常见,种植起来会麻烦一些,市场行情也一般,我们统称为‘大路菜’。如今大棚里的平菇、金针菇等,种植、管理都不难,个头也小,我们管它叫‘小菜’。”走进村民徐善林家的大棚,徐从飞向笔者普及“大菜”“小菜”概念。
湿漉漉的大棚内,一排排一米多高的食用菌棒尖头,露出一朵朵“小伞花”。笔者问道:“种这些‘小菜’收入怎么样?”徐善林戴上塑膜薄手套摘出一颗斤把重的平菇说,“你别瞧这个‘小家伙’,无公害培植,上的可都是城里大饭店的餐桌。2亩地的大棚,冬春季节每2至3天收一次,纯收入能达到1.8万元。”
徐从飞说,近些年“小菜”成了村里的“大买卖”,供孩子上大学、到城里买房子,帮助村民完成这些大事,“小菜”功劳不小!
目前,龙滩村140户中就有100户靠种菜致富,80%农户靠种食用菌买了小车,住了“洋楼”。
龙滩村“小菜”何以做出“大文章”?城关镇农技站王维刚说,这几年,龙滩村纳入了固镇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经济带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同时,镇上将新型农民培训开到了村里,大伙儿缺啥技术,镇上安排教啥。如今,争着上“小菜课堂”成了该村的一道风景。
新闻推荐
帮扶青年返乡创业 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蚌埠团组织夯实青年创业“起跳点” 中青报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雷蕾
连日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创业青年黄计亮一直忙碌着,在乡镇之间来回跑,询问特色农产品的产量,思考如何实现农业产业...
固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固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