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蚌埠 今日五河 今日固镇 今日怀远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今日固镇 > 正文

□新时代新担当 我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献一计 加速推进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荣华东 杨瑞

来源:淮河晨刊 2019-04-01 09:09   https://www.yybnet.net/

千里淮河第一港蚌埠港。记者陈昂摄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以释放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和需求,提高人、财、物、信息等要素聚集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集聚人口资源,提高城镇化率。

□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内生动力。

□扩大市区范围,推动区划调整。

□完善公共服务,提高承载能力。

□注重城乡统筹,优化发展格局。

□充实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魅力。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要完善城市功能,壮大经济实力,加强协作对接,实现集约发展、联动发展、互补发展。2014年,安徽省全省纳入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近年来安徽省提出优化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皖北城市群等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包括蚌埠在内的一批城市有序打造成为大城市。根据国家、省的定位要求,笔者认为蚌埠市加快中心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以释放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和需求,提高人、财、物、信息等要素聚集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经济发达、功能完善、人口集中,进一步确立蚌埠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一、蚌埠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蚌埠市坚持按照“五有并轨”和“三权落实”要求(“五有并轨”是指促进创业就业、增强教育保障、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供医疗卫生保障以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三权落实”主要是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积极促进新市民和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近3年已实现19.3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2018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到33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2%,较2015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到2020年可以提前达成城镇化率60%的预期目标。同时,蚌埠市在推行居住证制度、宅基地退出、“一户一块田”、引导专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固镇县试点经验也得到了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当然,放眼全省及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特别是对标芜湖、徐州、淮安等城市,我们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蚌埠市市域范围较小,总人口不多,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率”差并没有缩小,中心城市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要打造成为极具实力、令人信服的中心城市,在城市协作与竞争中脱颖而出,蚌埠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大的担当、更有效的作为。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1.集聚人口资源,提高城镇化率。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核心”。人口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城市发展活力的源泉,人口集中是中心城市的天然标志。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地“抢人”政策频出,能否吸引到足够的人口,已经成为决定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最新数据显示,蚌埠市人口总量仅居全省第10位,皖北第5位,分别为信阳、淮安、徐州的52.3%、68.7%、43.3%。蚌埠市加快建设“两个中心”,理应积极“抢人”,特别是要强化对周边皖北地区人力资源的吸引和集聚。建议蚌埠市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全面优化人口落户政策,制定实实在在的引人措施和补助政策,将皖北地区人口优势转化为蚌埠市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

2.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内生动力。区域性中心城市需要有相应的规模和实力来支撑。城市需要产业的支撑,要谋划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拉动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以产业发展拓展就业岗位。要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文化、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并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同时要加快蚌埠市重点产业振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着力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培育新兴产业。要坚持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常住人口获得信息、就业机会、劳动报酬、优惠待遇等方面的均等权利,为潜在“新市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3.扩大市区范围,推动区划调整。建设中心城市需要更多的国土资源,但蚌埠市行政区面积仅居全省第12位、皖北第4位,分别为信阳、淮安、徐州的31.44%、59.08%、53%。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蚌埠市主城区向北已扩展至固镇和五河界,向西与怀远县、向东向南与凤阳县已形成同城化发展格局。区域面积较小和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心城市发展。安徽省“三分巢湖”后,为合肥、芜湖、马鞍山城市快速扩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年淮南、滁州也积极推动区划调整,抢占发展资源和经济腹地。建议从构建蚌埠大都市区出发,加快推动区划调整相关工作:一是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市行政辖区,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内的周边乡镇,以每年2-3个的速度纳入市区;二是统筹区域、加强协作,逐步推进凤阳县区划调整至蚌埠市,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三是强化县域城镇化,对有条件的县启动撤县设市或改市辖区工作。

4.完善公共服务,提高承载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要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推进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近年来,蚌埠市中心城区不断壮大,市区建成区面积从2015年的138平方公里增加至2018年的149平方公里,居全省第3位,但是在淮河流域的排名依然偏低,2018年城区面积仅分别相当于徐州和淮安的约56%和81%。城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拓展城区面积,要加速以水、电、气、路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加大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较多的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的投入力度,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建学办学,增加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供给。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社区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亮化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同时要继续发挥全国文明城市品牌优势,着力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住,能够安居乐业。

5.注重城乡统筹,优化发展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新型城镇化需要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支撑。要按照规划先行、尊重民意的要求,积极稳妥推动村改居。要统筹谋划特色乡镇建设,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的引领,结合自身,彰显特色,发展镇域经济,形成“中心”的多点支撑。三县县城要按照城市的高标准建设。近郊乡镇和农村要加快实现基础设施通达,尽快融入市区发展。重要节点乡镇要培育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同时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根据乡村自然生态、建筑特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6.充实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魅力。在以往城镇化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建城、造城。在今天,则出现了以文化建设充实城市发展内涵、带动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文化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巨大。蚌埠具有发展文化历史名城的潜质,要充分利用全国文明城市的品牌和优势,大力推进人文城市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重发扬淮河文化、大禹文化、明文化和汉文化等地域文化,重点加快推进湖上升明月、大明文化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双墩遗址公园、禹墟遗址公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要加强老工业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泗州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孙家圩子等名村名街保护,津浦铁路大铁桥等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在推动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的同时,打造更多体现时代特征的城市文化亮点。

新闻推荐

上亿农田“生态炸弹”咋拆解?

近年兴起的无人机植保喷洒效果好且节约药剂。【核心提示】现代农业生产已几乎离不开农药。蚌埠市平均每亩地每年...

固镇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固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新时代新担当 我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献一计 加速推进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荣华东 杨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