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乡愁绵绵。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2012年,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战略发展全局,面对城乡发展的差距,吹响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集结号。
这是突出问题导向、民意导向、趋势导向、目标导向的大手笔——
七年来,我们以美为形,让乡村之美变成身边风景。
七年来,我们守护乡韵,让浓浓乡愁深深浸润归乡游子。
七年来,我们涵养民风,让文明种子播在和谐邻里之间。
七年来,我们做强产业,让富民产业深深扎根在珠城大地。
描绘乡村新蓝图,打造乡村新景象,探索富民新路径,增添乡村新内涵……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蚌埠市坚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的原则,科学谋划实施,大胆探索实践,扎实有序推进,先后完成4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258个省、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规划引领乡村之美
临近年关,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渐渐热闹起来。漫步中心村,干净整齐的村道,只见白墙小路,天蓝水清,树木环绕,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经悄然变成远近闻名的“环溪村”。
从垃圾围城的“龙须沟”,到精致秀丽的生态村,陡沟美在环溪,害也在“小溪”。见证陡沟村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巨变的陡沟村第一书记童俊杰深有感触地说,由于靠近浍河,村庄附近地势低洼,水多、水臭、水循环不畅,大大小小沟塘一直是村民的“心头病”。
陡沟村的美丽秘密正是从治水开始,带着浙江环溪村的考察经验,找到了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的专家,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开挖疏浚河道,结合环境整治,打造特色景观带,合理调蓄沟渠水位。
陡沟村的“惊艳逆袭”,只是蚌埠市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蚌埠市进一步强化规划工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出台意见,强化对村庄布点、村庄建设和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规划指导,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编制完成了县区村庄布点规划,全市现有行政村898个、布点中心村357个,现有乡镇55个、规划整治44个,县域村镇体系更加合理,结束了多年来农村无序发展、盲目建设的历史。
“突出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各地更注重村庄服务功能方面的提升,这是近年来蚌埠市建设的特色。”市美丽乡村办负责同志在采访中表示,不搞大拆大建,各地从最基础的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河沟清理、道路硬化、村庄美化入手进行环境整治。
一边做基础设施的“加法”,一边做好污水、垃圾处理的“减法”。通过“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形式将环卫保洁权推向市场,提升了农村环境整治效率,采取“每月人均1元钱,垃圾杂物全清完”的方式,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切实解决了环境卫生整治的持久性问题。
炊烟、鸡鸣,小桥、农家,池塘、垂柳……如何留得住记忆中的乡愁,让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风景,彰显乡村的韵味?突出建设“特色化”,在建设美丽乡镇、美丽乡村过程中,蚌埠市坚决不搞“一刀切”,按照“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的原则,根据区位特点、建筑特色、产业传统等条件,着力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保留农村元素、乡村特色、提升文化内涵,突出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村居住功能,彰显出“一乡(村)一品、一乡(村)一景、一乡(村)一韵”。
产业支撑乡村之基
怀远县榴城镇何巷村是省级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车行其中,城市与乡村的界线已经模糊,这里蔬菜大棚、村企云集,拥有村企18家,其中3家资产规模超千万,全村大棚蔬菜、瓜果的年纯收入有10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
何巷村的改变正是从改变居住环境开始,最终落实到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中。围绕“一产接二连三”,蚌埠市推进现代农业与加工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了产业结构,打造出了一批乡村“新名片”,如固镇县王庄镇的花生、怀远县白莲坡镇的贡米、五河县沱湖乡的螃蟹养殖已成为区域拳头产业。
村庄的精神气回来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劲头也足了。经历美丽乡村建设多年的固镇县美丽乡村办副主任刘学东说,让乡村之美更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力,做强产业是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招。
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改变种植方式和销售模式,陡沟村共培育农业有限公司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形成大棚蔬菜、湖羊养殖、生态旅游采摘、稻田种养和食品加工的主导产业,注册商标,大米、咸鸭蛋等农副食品统一包装贴码,在自主开发独立知识产权的“农粮驿站”电商平台上销售。“洼地村里也能生出个金疙瘩,十年前,外村的姑娘不愿来,现在本村的姑娘可不愿意走嘞。”村民们打趣说。
环境做文章,群众是主体,发展是根本。美丽乡村建设像一味催化剂,正搅动着农村的各类生产要素,或聚合或促进或延伸。蚌埠市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3398家,家庭农场1554个,500亩以上农业规模经营主体340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5家。
在产业发展的另一端,随着环境的持续改变,绿色经济也在焕发着崭新的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少乡村动起了美丽经济的心思,发展体验、观光和绿色经济,五河县头铺镇八岔村通过大力发展以银杏、大枣等为主的庭院经济,探索出一条依靠庭院经济、发展经果林,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路子,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5%,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生态村。
按照“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的思路,近年来,蚌埠市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全市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已达29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26个,中心村年均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创新推动乡村之变
美丽乡村建设,参与的主体是农民,关键在于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如何调动积极性?要靠营造向上向好的氛围,还要因地制宜,坚持“农民要什么,就干什么”,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广大农民才会更有获得感、更具幸福感。
坚持美丽乡村建设“硬件”和“软件”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提升,各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领航向、美丽乡村谱华章”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和“政府帮我们,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破处陈规陋习,各地开展了“美丽乡村十佳建设者”、“美丽乡村美丽女性”、“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各地自发开展了“十佳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十大保洁能手”等评比活动,充分激发了村民参与热情,凝聚建设合力。
美的村巷、美的房舍,也带起了村民对美的追求,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家风又回来了。怀远县古城镇“生态合淝”、双桥集镇“秦汉古阳”、龙亢镇“环溪寨头”、白莲坡镇“山水姚山”等,五河县城关镇“梨园沟东”、小溪镇“民歌赵庄”、新集镇“田园新台”等,固镇县“哪吒闹海”禹庙村、“水牛王”七里村、“法儒文化”东荀村、“忍文化”张桥村、“孝文化”连城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传承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河县大新镇府台村创新村务公开内容形式,推行村两委会议听证制度、民主理财日监督制度、群众议案办理制度,激活了村级组织的“神经末梢”,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同感、满意度显著提升。通过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积极推行“一集中、两承诺、五服务”为民服务“125”工作法,所有村干部统一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让群众“推开一扇门,能办所有事”,切实解决好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问题。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阳光村务工程”,村民的幸福感、荣誉感持续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怎么能涉及到方方面面?刘祠村美丽乡村建设小组成员——濠城镇财政所所长杨鹏说,整合和引进就是刘祠美丽乡村建设的“法宝”。七年来,蚌埠市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2.56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6.03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1.01亿元。
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完善市美丽乡村办与规划建设、资金整合、产业发展和绿化、土地整治、公共事业发展、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基层组织和乡风文明建设七个工作指导组“1+7”领导推进模式,建立定期沟通协调、通报、会议等会商协调机制,串联县区、乡镇、村、村民小组四级推进堡垒,全市形成了市领导小组统筹,县、区督办负责,乡镇、村具体实施的网格化工作格局。建立常态化督导和通报制度,注重功在平时,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每月一调度,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县区和市直部门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年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新闻推荐
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童俊杰(右)作为省人大代表,正在合肥参加省两会。“张老家的...
固镇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固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