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从我记事起到现在都是心心念念的,只不过每个阶段念想的内涵不同。
小时候感觉上海就是人间天堂,好遥远、好遥远,可望而不可即。我上小学时,看到爸爸妈妈在上海旅游时的照片,拿在手里都不忍放下,充满了对上海美好的幻想和向往。多年前的我怎么也想不到,现在我的家人也成了入了户籍的上海人。
要说对上海的概念,比较深的还是在我哥哥下放期间。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哥哥下放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小村庄,和我哥哥一个生产队的有蚌埠知青、淮北知青,但大多是上海知青。那时生活条件艰苦,好在爸爸妈妈的工资足以维持我们家的生活,疼爱哥哥的外婆就经常给哥哥煮鸡蛋、烙油饼、买油条,变着花样给哥哥吃。后来也经常看到哥哥带东西去外面吃,直到有一次他把同村知青带到我们家里吃饭,我们才知道他拿出去给几个上海下放学生分享了。
后来爸爸的单位招了一些知青,好像叫亦工亦农,他们都和我家同住在医院后面的家属宿舍区。记得我家有3个上海知青邻居,可能因为父亲是单位负责人吧,他们经常到我家汇报工作,串门,聊天,时而也会坐倒吃饭,也经常在闲聊中给我们讲有关上海的信息:烫发头、旗袍、歌厅、外滩、电车、黄浦江……有一位说话还经常带几句外语,我们每次听着都会艳羡地云里雾里。艳羡的不仅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还有他们的穿着打扮。阮姓男知青飘逸的风衣,董姓女知青花花绿绿的连衣裙,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逢年过节了没有回去的知青,就在我家过节。回上海过节的呢,节后回来就给我们带大白兔奶糖、面包等零食,当时感到那就是人间美味。现在回想起来记不清是谁带的了,只记得有一年他们其中的一位从上海回来,给我们买了衣服,妈妈分给我红黑格子和黄黑格子的两件外衣,双排扣、圆领、胸前裁剪成斜的,穿上它也让小城的女孩子们艳羡、嫉妒了好长时间。
渐渐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知青回城了,经济发达了,幻想已变现实,上海就在眼前。
我不再拿着爸爸妈妈在上海旅游时的照片爱不释手、我不再把那两件罩衣即使穿得掉了色也舍不得扔。我坐绿皮车咣当咣当地去过,睡了一夜的卧铺去过,坐动车也去过,而现在我大多乘高铁去。来来往往的上海,有一座城市的七情六欲,也有一座城市的风花雪月,更是因为我的女儿在那里,入户、买房,工作、生活、学习,我们见证了这些年的沧海桑田、日新月异。
那年女儿从国外留学归来,放弃国外生活选择回到国内,那么在哪里定居和工作呢?在商议中,我怎么都摆脱不了幼时的上海情结,在我的影响下,女儿决定到上海工作。上海市政府人才引进政策适时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当我陪同女儿到公安部门很快拿到上海户口本时,真是百感交集。是啊,看似小小的户口本,不仅是我们家一件大事,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见证和缩影。那时的我,别说是想、就连做梦也不会梦到我的下一代就是新时期的上海人。
近些年,两小时的高铁路程,我来来往往于上海。我不再认为那是另一个世界,也不再疑问“爸爸、妈妈,这辈子我能去上海看看吗?”有人说,念一座城,是因为那里有刻骨铭心的经历。而我说,念上海这座城,是因为我的女儿在那里,我会如同关注蚌埠一样,也会关注上海的天气、上海的民生、上海的景点、上海的发展,尽管我的家人在那里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沙子,而在我的心中,那就是一片天,在改革开放浓墨重彩的画卷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抹颜色,齐心众手把祖国描绘得更加美丽、壮观、辉煌……
作者单位:固镇县市场监管局
新闻推荐
晨报讯早上挡雨、下午遮阳,昨天,带着一把晴雨伞出门,怎么也不亏。说好的“大雨+暴雨”,在抵达合肥的时候,并没有拿出十成功力,...
固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固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