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向标2 用“底线思维”追求最好结果
记者:改革为发展孕育土壤,改革也给群众带来活力和希望。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蚌埠将如何作答“社会管理”这道改革题?
周春雨:“小政府、大社会”是社会管理改革的方向,近些年,蚌埠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认为,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有利的事情,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妨碍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坚决地破、坚决地改。
记者:对老百姓来说,如何共享改革成果,提升幸福指数,或许是他们最关注和最关心的。
周春雨:“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我们坚持用发展为蚌埠赢尊严、发展为群众增福祉的“底线思维”,扎实开展每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改革。
创新“棚改模式” 开启“幸福之门”
今夏汛期来临,年过六旬的陈玉英不用再像往年那样犯愁:“过去住在淮河堤坝下的棚户房,雨下大了桌椅棉被都泡在水里。”她说,受益于蚌埠进行的棚户区改造,一家人已搬进两室一厅的楼房。
随着蚌埠市安居工程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住房困难家庭搬入新居。芦宝成家几代人都是地道渔民,生在河上,长在河上。在蚌埠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政策的推动下,他和不少渔民一样,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渔船,住进了安置小区,结束了“水上漂”的生活。目前,蚌埠市正在统筹解决渔民户籍、子女上学和医保、低保养老、生活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问题,提高专业渔民的生活质量。
自2010年开始,蚌埠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列入“省棚户区改造试点城市”这一契机,把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总结出“六有模式”,在全国广泛推广。
截至2013年6月,基本完成了第一轮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共改造集中连片棚户区96个、住宅690万平米,改造城中村23个、住宅260万平米;安置房竣工或基本竣工486万平米,3.1万户已回迁安置、实现“安居梦”。
“大规模推进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是市情所定、群众所盼、政府职责所在。”蚌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将力争2016年在全国率先完成连片棚户区的改造任务。据悉,在今年启动的新一轮棚户区改造中,蚌埠的立足点将更高,不仅着力解决群众住有所居问题,还将更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优化。
改革社区管理 重启“服务模式”
在社区工作了十几个年头的尤福华,已经经历了四次社区规模调整。
2012年,蚌埠成为继铜陵之后,省内第二个开展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城市。作为蚌埠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试点区,尤福华所在的禹会区将原有的5个街道全部撤销,将22个社区整合为9个社区,每个社区约6000户、2万人。
“万人大社区和撤街并居的改革之举,旨在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组织人员配置,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尤福华对蚌埠实施“大社区计划”的意图十分认同,她说,“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当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风向标3 用“问题导向”呼应群众期待
记者: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您认为蚌埠在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主要落点是什么?
周春雨:无论什么时候,改革的终极目标里,都必定包含“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生活”这一条。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满足群众期待。
记者:蚌埠市提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这点可以看出,蚌埠在为民服务工作上是下了大决心的。
周春雨: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当前,蚌埠正处在全面转型、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需要全市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和为之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目标上造福群众。
融资新政 撑起实体经济一片晴空
在安徽航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凯的创业守业生涯里,2010年12月7日是一个被深刻铭记的日子。就在那一天,他用医疗器械产品的专利权,从徽商银行兑换来500万元的“真金白银”。而他本人,也成全市“尝鲜”专利权质押贷款第一人。
专利权质押贷款是蚌埠市利用合芜蚌自主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结合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现状,积极探索、突破瓶颈的创新之举。为了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蚌埠除了创新专利权质押等融资新政,开展“金融服务进百企”外,还特别制定了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双40条”实施意见。
向制度创新要红利,让“有形之手”保驾护航,各种要素有效保障,蚌埠为实体经济撑起了一片晴空,同时也汇聚了风劲帆满行稳致远的蚌埠力量。
普惠民生 呵护万千百姓每一个细节
自己已经年过六旬,家里只有两亩地,妻子陈秀平又因为腿部残障失去劳动能力……对家住固镇县连城镇澥河村的吴建夫来说,如今吃穿不愁、儿子还读得起大学的生活状态,是自己曾经想都不敢想的。
2004年一场大水把家里唯一的土房给淹了,当时真的以为一家人得上街要饭了。”64岁的吴建夫唏嘘着说。
老吴说,是政府一项项的民生举措让自己有了指望。“先是政府给盖了房,一家人有个地儿住。后来开始搞民生工程,什么发低保金啊,残疾人补贴啊,看病给报销啊,够60岁给发养老金啊,我家受到的照顾越来越多,前年孩子上大学也是政府给想了办法。”
在这座城市里,像吴建夫家一样受益于民生工程的人还有千千万万。打开蚌埠的“普惠民生图册”:项目从最初的12个扩容至45项,7年累计投入资金159亿。这些数据,无不让人感到蚌埠政府的“民生分量”。
新闻推荐
星报讯 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丈夫酒后殴打无度将妻子活活打死。近日,固镇县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将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批准逮捕。 杨某某是固镇县某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其妻陈某为该卫生院妇...
固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固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