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固镇新闻 > 正文

“人情债”让人情变味

来源:安徽日报 2014-04-16 22:33   https://www.yybnet.net/

红白喜事,建房、搬家、年轻人当兵、孩子上大学……如今在农村,随礼名目越来越多,礼金数额不断攀升,让农民群众苦不堪言——

■ 本报记者 朱胜利

随礼成“难以承受之重”

“还没想好随礼随多少,但至少也得500元钱吧。 ”4月9日,沉浸在悲痛中的固镇县马桥村村民胡庆旺犹豫着对记者说。当日清晨,胡庆旺的叔叔去世,按当地风俗,老人去世了要办白喜事,作为侄子的他不仅要随礼,还要比普通亲友随的礼重。

胡庆旺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人情随礼一般在100至200元钱,白喜事随礼少的也就50元钱。近几年,随礼礼金数额不断攀升,最少也得200元钱,至亲好友礼重的已升至2000至3000元钱。去年一年,他随礼共支出3万多元钱。

“一年上万元的随礼,压得我喘不过气。亲友家有个喜事,我反而要愁好些天。 ”与胡庆旺同村的村民胡大爷说。胡大爷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对于亲友间的人情往来很少过问,家里的人情随礼基本都是由留守在家的胡大爷 “扛着”。胡大爷一年收入不过1万多元钱,人情担子让他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还一分都不能少。他平日里省吃俭用,连“政府发的养老金都变成礼金,送出去了。 ”

“过去一般是年轻人结婚、老人去世等大事才办酒席请客,现在孩子蓄辫子、老人过生日等小事也要兴办酒席,广请宾客。被请的都得随礼,就是人不到礼也得到。 ”阜阳市颍州区百白行村村支书闫永志告诉记者,农村随礼名目越来越多,他随口就能列出一长串,如结婚、生子、建房、搬家、白事、年轻人当兵、孩子上大学……遇到一些“好日子”,喜事扎堆,许多人家一家几口人要分别去几处随礼。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人8000元左右,而家庭随礼支出都在3000元钱以上,一般都要占到家庭收入的30%至40%。

“你来我往,送礼的不轻松,收礼的也只能高兴一时。 ”记者采访发现,农村很讲究礼尚往来,收礼的人总要“还情”,而“还情”时往往还要加码,都是50元、100元的往上加,收得多,还得更多,礼金数额也越抬越高。 “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去卖。 ”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农村困难家庭不得不“砸锅卖铁”随礼,有的甚至借贷随礼。

怕丢面子却“愁上心头”

“人家通知你,是给你面子,你不去随礼,会让周围的人瞧不起。 ”许多农村群众反映,祖辈定居传承,亲戚朋友多,送这家不送那家不合适,送少了也不合适。如果自己不随礼、回礼,不仅会得罪邻里亲戚,还可能因此孤立了自己,被人“背后说闲话”。很多时候,都是不想送又不敢不送、不得不送。

“广请宾客,也是为了挣个面子。 ”和县西埠镇大全村村民张大婶直言不讳:在农村,脸面最重要,请到的客人越多,主人就越有面子。张大婶的儿子去年结婚,她把能请的亲戚朋友都请来了,连有些外村同姓的、平日见面只是点个头的村民都送去了喜信。当天,张大婶摆了20多桌宴席,客人都称赞她“人缘好,够气派”。事后,张大婶老两口一合计,除去婚宴成本,没挣多少钱,还欠了一大笔“人情债”,不知道要还到猴年马月。

张大婶告诉记者,随礼礼金金额高了,宴席档次也得相应提高。现在,农村宴席一桌常常要上20多道菜,根本吃不完,一部分白白浪费了。主人家心疼,但为了面子又不得不去浪费。

“死要面子活受罪”,和县某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少人都认为人情关系的冷暖、感情的厚薄是以相互往来的频繁程度以及礼金的轻重来衡量,每个人都想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人缘好、亲戚朋友多,所以总是不得不随礼、回礼。由于随礼多、随礼过高的原因,许多人遇到宴请时,都是“喜下眉头、愁上心头”。一些人怕礼轻丢面子,还打肿脸充胖子,违心去攀比。

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于其固有的关系圈和人情网,人们一方面对这种不正常随礼之风深恶痛绝,一方面又“随大流”跟风,甚至推波助澜。 “礼越来越重,情越来越薄”,礼尚往来陷入了“人情债务”循环,人情往来已变了味。

“倡新风”破除陈规陋习

随礼过高给农村群众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消解了农村人情往来“传情达谢”的内涵,亟待纠正。

“随礼这事儿如果镇里或村里的领导能想个办法管一管,大伙儿都会赞成,保证没有不乐意的。 ”固镇县马桥村胡大爷由衷地表示。他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

直补、免税等政策为农民减

负,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

过上了好日子。但动辄几百

元、上千元的随礼,已超越了普通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礼金也成了农村群众上学、就医之外的第三大开销。 “每个人都从心里往外反感这件事,但又没办法自我松绑。 ”

“过分重视物质方面的‘礼\’,甚至让‘礼\’超越了情,就会加重农民负担,毒化社会风气。 ”省社科院关注农村发展的相关学者认为,刹住农村随礼歪风,纯洁农村人情往来,关键是要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之风。一方面,要依靠村民采取自我解决的办法,教育和引导他们从自己做起,逐渐养成重情轻礼、纯洁交往的良好民风民俗;另一方面,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村规民约等,倡导文明乡风,引导村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遏制不正“随礼风”滋生蔓延。

据了解,2012年底,省文明委就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出台了指导意见,提出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和精神文明建设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各地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破除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以前我们村‘一家红白事,全村都随礼\’;如今,村里红白理事会定的铁规矩撵走了这些不良风气。 ”宿州市埇桥区光明村村民沈重新对记者说,在村“两委”牵头下,村里德高望重的热心人组成了“红白理事会”,义务帮村民操办红白喜事,还制定了酒宴标准。现在村民办喜事摆多少桌宴席、每桌多少钱,都有限制性规定,既节俭,又文明,还和气。

固镇县马桥村村民胡庆旺表示,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要当文明乡风 “带头人”,率先抵制人情礼俗方面的不正之风,把钱用到奔小康上。

新闻推荐

军营里,他忠实履行人民卫士的职责;生活中,他默默奉献爱心;去世前,他毅然将眼角膜捐出——徐园 把光明留在人间

■ 本报见习记者 李浩本报通讯员 宋树标弥留之际,他捐献出眼角膜6月13日上午,固镇县刘集镇沟拐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刘文丽早早起床,为丈夫徐园穿上军装,佩戴军功章,迎接省红十字会眼角膜库的专家...

固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固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人情债”让人情变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