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开展“六五”普法和“江准普法行”工作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创新方法,创新载体,注重特色,打造品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省委宣传部、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近日组织整理了一批典型经验介绍文章,现摘要刊发。
蚌埠市——
创特色品牌 促法制教育
蚌埠市是全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是安徽省唯一上榜的城市。2011年以来,该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全国联系点为动力,致力于法制宣传教育实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已形成多个蚌埠特色普法品牌。
“青少年模拟法庭”成为中小学生普法新平台
2013年上半年,该市充分利用龙子湖区检察院、法院承担全市未成年人综合案件公诉、审判的资源,以及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人才,组建了“蚌埠市青少年模拟法庭”。精选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抽选法学院学生担任“法庭”角色,在法官、检察官的指导下进行排练,经相关部门审定后,在市区中小学巡回 “庭审”,并将“庭审”录像在农村中小学通过校园闭路系统播放。
“农民讲坛”使农民走上法制讲坛
“农民讲坛”由司法所组织,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确定主题内容,采取农闲多讲、急用急讲、特事快讲的方式,既有村民现身说法,又有司法所、派出所干警现场点评,深受农民欢迎。2011年初,该市在固镇县王庄镇试点开展“农民讲坛”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已在全市推广。
“花鼓灯法制宣传队”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农民
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在怀远县和禹会区成立了“花鼓灯法制宣传队”,将农民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编排成脍炙人口的花鼓灯节目,在农闲时、节假日、庙会期,深入农村、庙会点演出,让农民朋友在欣赏喜爱的家乡戏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法制教育。
运用动漫普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市依法治市办精选典型案例,制作法制动漫,并同步制成便于携带的“漫画小画书”。首次精选了6个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制作成6集共30分钟的普法动漫、6册“漫画图书”。动漫作品将在蚌埠普法网、蚌埠电视台、楼宇电视播放。 “漫画小画书”发放到全市各级各单位和广大群众手中。
“普法通知书”有效实现“谁执法谁普法”
2011年8月,该市建立了“普法通知书”制度。至目前为止,已发出70份“普法通知书”,相关部门、单位积极履行职责,通过公示牌、宣传册、触摸屏、开放日、送法下基层等形式,面向社会开展各类专业法、行业法、部门法的宣传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法治蚌埠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
宣城市——
接地气 入人心
5月29日晚,宁国市汪溪镇殷白村“农民法治文化广场”,一场别开生面富有乡土气息的“法治文艺演出进乡村(社区)”巡演活动如火如荼,枯燥的法律条文演绎成“接地气”的精彩故事,深受群众欢迎。作为“五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和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宣城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
引导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接地气”
建立党委(组)中心组学法备忘录制度,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研究授课,定期组织现场法律知识测试和在线测试。延伸触角,探索建立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学法用法列入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
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接地气”。建立法庭庭审旁听制度,不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法庭庭审旁听,开展形象直观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形成“重大决策按法、开展工作依法、遇到问题找法”的法治思维。
培养公务员执法理念“接地气”
在推进行政机关法制宣传教育中,宣城市始终注意培养公务员的执法理念“接地气”。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备案制度。明确备案的类型,备案的要素。准确掌握行政机关法制宣传教育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协调,推进行政机关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深入开展 “机关法律集中学习月”主题实践活动。将每年6月确定为“机关法律集中学习月”,丰富组织形式,确定机关公务员年度学法达到40学时,年度法律知识测试参考率、及格率均要达到95%的目标。今年10月份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了主题为“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市”微型征文活动。
培育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和内涵“接地气”
法治文化是法制宣传教育的灵魂,2011年,所属宁国市准确把握“美好乡村”建设的契机,探索将法治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融合,在农村休闲娱乐公园添置法治显示屏、法制宣传长廊、法制温馨提示牌,并在灯箱、文化墙、吊旗等现有设备上植入法治元素,积极打造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广场)。
“一石激起千层浪”,宣城市全面推广宁国经验后,“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如雨后春笋在广大农村遍地开花。目前,宣城市已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各异的法治文化公园 (广场)达54个。今年来,依托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开展各类法律咨询160余场、发放法制宣传资料5万余份。
合肥市——
普法新市民 共筑法治城
最近几个月,一到休息日,从霍邱来合肥打工的小张就会来到瑶海区明光路街道 “新市民学校”,学习法律常识、劳动保障、交通安全、健康卫生、文化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明光路街道“新市民学校”于2012年8月8日正式成立,是合肥市第一所由街道设立、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学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办事指南、生活指导以及免费培训、帮扶等活动。
近年来,随着省城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拆迁转化为城市户口的农民、在校的异地大学生等数量逐年上升。如何让如此众多的新市民更快的融入这个社会?合肥市普法办根据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求,乘势跟进,创新载体,加强宣传教育,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包河区司法局早在2008年就与住建部门在滨湖新区建筑工地开办了农民工普法学校,此举在全国开了先河。近年来,又与文化部门建成9座农民工文化驿站,为农民工配备图书阅览室、心理辅导室、休闲娱乐活动中心等。
今年7月4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普法办、市文广新局联合举办的2013年“江淮普法行”暨第三届法制文艺调演活动,在市法制广场——和平广场隆重举行。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的法制文艺作品受到新市民的热烈欢迎,观众在欢声笑语和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法制的熏陶。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合肥市各区县还积极通过解决新市民遭遇的法律难题入手,以案释法,提升新市民的法律意识。
从2011年5月开始,合肥市在全市推行“律师进社区”工作,社区律师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援助,调处涉法纠纷,既解决了新市民的法律困惑,又让他们学到了法律知识。在滨湖世纪金源社区,安徽百大律师事务所在每个工作日都派律师到社区服务中心“坐堂问诊”。去年一年社区律师接待居民现场咨询130多件,举办法制讲座5起,办理法援案件72件。
在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联合市中院,成立了全省首家法官社区工作站,接待新市民咨询,引导新市民的法律诉求。三里庵街道针对辖区外来经商人员较多的情况,在国购广场成立全市首家经营性调委会,2年来调解案件200多起。五里墩司法所在清溪路社区建立失地农民法援驿站,为他们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法律的帮扶,人文的关怀,像一股暖流融化了新市民对城市的陌生感,增强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省人社厅——
普治并举 注重实效
2011年以来,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突出重点,创新思路,普治并举,努力为人社事业科学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个加强”,提升普法成效
区分对象加强宣传。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组织开展大型广场咨询、送法入校、送法下乡、宣传橱窗进社区、发放明白卡、开展技能培训等活动。面向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组织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和实务操作、劳动合同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法律知识讲座和培训座谈。
依托媒体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党报党刊主导作用,依托安徽日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等进行政策宣传。加强自有宣传平台建设,依托该厅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最新政策法规。侧重普法宣传组织谋划,协调开展《社会保险法》集中学习宣传、民生工程集中宣传月、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年等30多个专项宣传活动。
“三个发挥”,创新普法载体
发挥和谐安徽民生行主题宣传活动的普法作用。重点开展“四个走进”活动,走进校园开展宣传,建立了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手机短信平台;走进社区开展宣传,通过在社区橱窗张贴宣传页、编写宣传墙报等方式,广泛宣传人社政策法规;走进企事业单位开展宣传,积极落实“五缓两降三补贴”政策;走进农村开展宣传,组织春风行动和皖江、皖北劳务对接活动等,免费发放春风卡、服务指南和政策宣传等资料400多万份。
发挥12333电话咨询系统的普法作用。逐步建立起标准规范、功能齐全的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发挥人社公共服务窗口的普法作用。将普法宣传与优质服务窗口建设、“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活动相结合。
“三个结合”,做到普治并举
坚持普法与立法相结合。如在推动《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立法过程中,做到立项前集中宣传《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新法律法规;起草过程中深入调研,科学界定立法内容;修改审查阶段,主动宣传立法重点、亮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征求意见。
坚持普法与执法相结合。根据不同阶段的违法行为特点,联合省直有关单位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宣传阵势。如针对春节后农民工返城就业的高峰期,每年第一季度集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为确保春节前后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每年11月份前后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省教育厅——
强化落实 构建平台
“六五”普法以来,省教育系统始终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以“法律进学校”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通过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平台建设和方式方法创新,推进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狠抓“四个落实”,建设学校法制教育主阵地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重要作用,促进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
抓课时落实。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主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抓师资落实。出台了《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专设法律法规教育模块。2010至2012年共培训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18万人。切实做好法制副校长的选聘管理工作,全省共配备了34958名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全省已有64万名左右的志愿者。同时,充分发掘高校具有扎实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法治实践经验的师资资源。同时,抓好教材、经费的落实。
狠抓“四项建设”,构筑法律进校园大平台
纪念日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各地各校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普法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宣传周平台。省教育厅将每年秋季开学后第一周定为“全省教育系统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宣传周”,广泛组织中小学开展宣传活动。法制教育基地平台。各地各校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协作,多种形式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校外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共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近600个,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6万余场次。
狠抓活动创新,丰富法律进校园载体
“六五”普法以来,各地各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承、丰富、完善、创新普法形式和方法,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坚持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现身说法、法制征文、手抄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提高了普法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省司法厅——
结合监管实际 推进创建活动
省司法厅自2012年9月起在全省监狱劳教(戒毒)系统开展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来,各监所结合监管改造实际,纷纷出台有针对性的创建举措。这一创建活动是省司法厅“法治化统领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也是切实推进监所依法治理的载体需要。在具体创建内容上,主要包括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执法行为、管理体制、决策机制、执法监督、法制职能作用发挥等七个方面的标准。
法制宣传教育要围绕三类人群(领导干部、民警职工、特殊人群),突出三个重点(宪法及宪法性法律、刑法及刑事诉讼法律、司法行政专业法律),深入持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制度建设要配套完善,不断完善符合民主集中制要求的基本程序规则和议事协调制度,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述学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同时加强对履职用权等情况的监督。
执法行为要严格规范,围绕入监出监(收容、出所)、狱(所)政管理、教育改造、生活卫生以及对罪犯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和对劳教人员的减延期、所外就医、所外执行等主要执法活动和重点执法环节,依法建立执法标准化体系。
管理体制要科学高效,深化监狱劳教(戒毒)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对罪犯、劳教(戒毒)人员的各项执法管理制度,加强教育改造质量评估研究,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改造评估体系。
决策机制要民主科学,加强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决策规则,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内部决策权限划分明确,工作规则和决策规则完善。重大决策事项范围明确,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
执法监督要持续加强,畅通监督渠道,丰富监督形式,提升监督效果。尊重、接受并积极配合人大及其常委会、党委政法委员会和人民检察院等机关的职权监督,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对上级交办或督办的案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及时办理并给予答复,答复率和办结率达100%。全面推进狱(所)务公开工作。
法制职能作用要有效发挥,法制机构对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对重要执法行为进行法制监督、法制科长列席行政办公会议等制度全部建立并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建立计分考核、行政奖惩等方面的法制监督制度,推进法制监督向监狱劳教(戒毒)各执法领域全方位延伸。
淮南市——
挖掘地域文化 普法贴近百姓
“六五”普法实施以来,淮南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 《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指导意见》,后又陆续推出系列法治文化建设方案,深入挖掘“淮南子”这一淮南古文化思想精髓,塑造“豆娃”这一普法宣传使者形象,充分利用贴近群众生活的新型宣传媒体实施普法全覆盖。
法治文化建设成效初显
2个县区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3个行政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淮南子与法”、“豆娃说法”普法形式不断升级换代;以“淮南子与宪法精神”为统领的“1+X”法制动漫工程全面启动;打造高规格的市级法治文化广场、建设全省一流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致力于将优秀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有机结合,着力打造淮南市法治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传统文化闪耀法治光辉
市依法治市办细致钻研具有本地特色的《淮南子》这一史学巨著,从中摘录出先贤的启蒙法治思想,与现代的法治精神进行有机对接,研发出《淮南子与宪法精神》这一动漫作品,首篇作品以豆娃说法切入。 《淮南子与宪法精神》动漫短片一经推出收到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市依法治市办借势而上,召集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法制动漫研讨会”,部署我市“1+X”法制动漫建设工程,形成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普法宣传新特色。
法治文化新阵地兴建如潮
淮南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集声、光、电于一体,是集法律知识宣传、法治文化推广和法治成果展示于一体的新型普法教育基地,全市中学生每学年都会进入中心进行轮训。市本级及各县区均建设有法治文化广场,内容定期更新,多选用生动活泼的主题进行宣传,此外,大手笔兴建的法治文化新阵地应运而起,如八公山区杨家地村累计共投入100多万元,兴建了“村级法治文化园”。市普法宣传电视栏目《今晚说法》于“六五”普法之际全新改版,栏目设于本市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内,收视率开播以来节节攀升。
自区域特色法治文化建设开始,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就纷纷加入了我市这一建设浪潮中,2800辆出租车、千余量公交车利用车载LED屏、车载电视滚动播放法制宣传口号和法制动漫作品,将法治思想传播渗透至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池州市——
不断探索创新 培育法治理念
“六五”普法以来,池州市紧扣《“六五”普法规划》、《法治池州建设纲要》目标任务,坚持以制度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法治池州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
创造富有池州地域特点的 “法律八进”普法形式
针对实际,池州市大力开展了法律“进景区、进寺庙”活动,形成了富有池州地域特点的“法律八进”活动普法形式,并纳入了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及年度普法工作要点中。全市“法律八进”工作,逐步形成了由市法治办统筹,牵头责任单位落实,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呈现了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提供法律服务的生动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市共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6场;机关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班7900场次;全市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13个,青少年维权岗14个。对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100余人次,建立企业法制网校33个。全市村“两委”干部普遍培训2至3次以上。
努力打造“一个重点,两个平台”
“六五”普法以来,池州市把宣传“百部重点法律法规”作为开展提升全民法律素质的重点内容,以电视台主办的《法里法外》栏目、市法治办主办的 《以案释法》读本等两个载体为基本,不断整体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2012年,制定了《池州市“六五”普法重点普法目录》。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原则,按照百部重点法律法规受益部门归属,实行责任轮流值班制和办公室通知式普法相结合制度,百部重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
着力打造法治文化地域品牌
在切实做好日常法治文化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法治文化地域品牌。青阳县借助民间文化艺术 “青阳腔”、“龙船调”唱响普法歌,增强了普法吸引力;东至县兰溪社区充分挖掘民间艺术“文南词”,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市委宣传部利用“池州大讲堂”,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带动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市文广新局编创罗城民歌《交通安全最需要》,以我市特色民歌形式宣传交通法规,获得广泛好评。“六五”普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举办这类活动2300余场次,组建法治宣传电影队和文艺队,到村、社区、企业巡回放映和演出90余场,还因地制宜建立了一批法治文化公园。
省工商系统——
坚持三个面向 丰富普法内容
“六五”普法以来,全省工商系统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主体、面向工商执法人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创新载体,提升普法效果
开通微博搭建普法宣传新桥梁。“合肥工商网监微博”入选《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中国消费维权亮点”。黄山市工商局注册了黄山工商的官方微博,直接与经营者、消费者进行联系。
全省工商系统还积极面向消费者普及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知识,发放《真假商品鉴别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全省工商系统还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以及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等,组织开展大规模、有声势的宣传活动。
请进来,走出去,向经营者普法
通过举办“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12315 “五进”企业、重点联系外商投资企业法规培训,向企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基层工商所举办个私素质教育学校,向个体户、私营企业宣传工商法律法规。据统计,“六五”普法以来,全系统累计举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培训班3000多期,培训人员约4万人次。在“请进来”的同时,坚持“走出去”,2012年全省工商系统开展了“进万企、优服务、促发展”走访助企活动,并结合本部门职能和走访过程中企业提出和咨询的问题,集中开展了向企业宣讲工商行政管理法规活动,省局组织编印了《助企发展政策法规知识问答》免费赠送给企业。
坚持对行政处罚相对人的案后回访制度,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法规宣传,避免当事人再次发生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真正体现“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
以考促学,以案说法
坚持法规学习培训与开展岗位大练兵相结合,以考促学,在全系统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近几年来,省、市工商局每年都集中组织全系统业务素质考试,参加考试的人员涵盖市县区局领导班子成员,市局机关科室负责人,基层工商所长,基层执法人员。对考试不及格人员实行扣除相应津贴、离岗培训、补考等措施。
今年,全省工商系统以县、区局为单位集中组织开展了“以案说法”培训活动。今年上半年,全系统累计举办“以案说法”培训班173期,参加人员5308人次,宣讲案例644个。
新闻推荐
12月17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正在给高龄产妇龚小娟检查身体。11月30日,本报头版刊发《一条微博 全城爱心献血》稿件,报道了固镇县高龄产妇龚小娟因生产大出血,蚌埠爱心市民全城动员积极献血...
固镇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固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