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以来,加快了各地土地流转的进程,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记者近期在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等粮食主产区采访了解到,受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下、土地流转费用高企和农村信贷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后的 “非粮化”倾向凸显。
大户爱种非粮作物
“种植甜叶菊经济效益好,每年种一季,亩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是小麦和玉米收成的10倍多。 ”固镇县富民甜叶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玉杰说,合作社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规模也从2008年成立时的540亩,扩大至今年的2500亩。
王玉杰所在的蚌埠市固镇县是国家商品粮大县,近年来该县土地流转进程较快,除了农民个人之间以口头约定转包或出租外,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也开始大规模租用农民土地。然而,大户在流转土地后,普遍将本来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转变为种植经济作物、油料作物或搞起畜牧水产养殖等,土地“非粮化”趋势凸显。
来自固镇县农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县流转土地达35588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29%。其中,流转入合作社及其他主体的面积有5108亩。 “全县9家流转土地在100亩以上的合作社或大户,种植的基本上都是非粮作物,涉及甜叶菊、红芋头、蔬菜、花生等。 ”固镇县农委农村经济管理局副局长许传文如是说。
种粮比较效益低下
农业专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原副会长程必定认为,种粮比较效益低下,无疑是推动大户“非粮化”种植的关键因素。
固镇县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计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后,如果仅种植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总体收入约2000元。除去种子、肥料、劳动力等900元成本后,收入剩1100元。再除去800元土地流转费,每亩地净利润仅300元。若是遇到自然灾害,那肯定亏本了。然而,种植非粮作物的收益明显较好。以1亩地为标准计算,黑花生收益约4500元,蔬菜收益在5700元以上,都远高于粮食作物的种植收益。
粮食补贴政策的滞后和不完善,也挫伤了大户的种粮积极性。我国下发的粮食补贴由原承包户领取,未必补到实际种植者头上。与此同时,土地流转费用的高企,也成为大户 “非粮化”种植的一大推手。濉溪县五铺农场职工王月岭说,2年前,每亩土地流转费用不到500元,而目前已经涨到800元,预计很快将达到1000元。此外,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也激发大户出现“非粮化”冲动。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当地工业建设或外出打工,有利于农民致富增收,也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
但“非粮化”倾向若超过一定程度的范畴,造成粮食产量急剧减少,将会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对此,相关农业专家建议,应严格划定粮食主产区,对各区域设立高产区作物带,并在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等方面给予引导和保障。
在粮食补贴政策方面,基层农业主管部门认为,应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将粮食补贴补到真正种植粮食作物的大户头上。另一方面还应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破解种粮大户的信贷“贫血”难题。
此外,国家应培育大户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缩小种植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效益的差距。
6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6版
陈先发 姜刚 徐海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省水利厅批复凤台县、固镇县为全省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标志着安徽省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首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县试点期自2012年至2014年,主要是在工业、农业...
固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固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