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涛)“织布机是用经纬交错的原理来工作的,先把双脚放在踏板上,把梭子从一侧穿过的同时脚踩踏板,到另一边再重复这个动作就可以了……”近日,在平川区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内,该区水泉镇纺织能手韩仲巍正为参加研学体验活动的青少年讲解纺线织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当年的战斗往事,增强国防观念。
作为白银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300余件,全面展示了1930年至1949年发生在平川大地上的革命历史。如何有效利用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成为摆在平川区军地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他们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借助纪念馆的革命历史文物,推出青少年研学体验活动,通过开展忆苦思甜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
经由平川区委、区政府和人武部牵头,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精心组织实施的“从棉花到棉布——札札机杼忆当年”青少年研学体验活动迈出第一步。纪念馆秉承“让文物活起来”的思路,以“全民抗战,共御外侮”为历史背景,结合陡水支部在当地民众筹资兴办“陡水纺纱合作社”,全民纺线织布支援前线的革命史实,再现历史场景,寓教于乐,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讲解员向青少年讲解棉花的生长过程,棉花到棉线的制作过程,布匹的发展历史;领诵古诗《迢迢牵牛星》,带领青少年走进故事情境,陶冶情操;特别邀请纺织能手现场讲解示范纺线织布,并让青少年轮流体验。由于第一次接触织布机,学生们多少有些手忙脚乱,但在纺织能手的指导下,很快找到了手感。排线、穿筘、织布,一双双小手在织布机上熟练地翻动着,大家在亲身体验织布乐趣的同时,也深感劳作的艰辛。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军地将常态化开展忆苦思甜爱国主义教育,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家长走进纪念馆,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新闻推荐
白银市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工业城市,地下水匮乏,黄河是我们白眼区工业、绿化、景观等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常年高昂的输水成本...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