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城市发展中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印记着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绿在城中,城在绿中,如在画中。而今,行走在白银城区,一排排乔灌林带青翠葳蕤,一片片混交林木郁郁葱葱,纵横交错的绿化带花草溢香,日渐增多的开放式公园风光旖旎。不仅是城区,漫步在白银的乡村田园间,水净、村美、民乐,沉淀出乡村之美的醇美与从容,演绎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隽永画卷。一幅山青水碧、风光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秀美图景,正在铜城大地铺展。一场关乎民生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强势推进。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老工业基地”白银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度使天空“灰暗失色”,城市既没有“美度”,也没有“高度”,更缺乏“温度”。
“如何突破资源型城市的思维定式,把白银打造成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决策者和干群形成高度共识:必须突破传统工业城市的思维定式,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置动能,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白银”。
心之所系,念兹在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白银市注重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全面推进有色、化工、能源、陶瓷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发展十大绿色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异军突起,绿色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不断加快白银绿色发展崛起步伐。仅2019年,白银高新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2亿元,完成循环化改造项目累计28个。
——着力构筑生态屏障,近年来,按照“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绿洲”的总体思路,白银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生态屏障建设,着力打造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南部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和沿黄绿色生态产业带、金沟河等黄河观光绿化带、重点道路生态绿化带,推动形成“两屏三带”生态保障新格局。目前,全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近年来全市每年完成造林绿化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3.59%。
——切实加强生态治理,聚焦工业点源治理、施工工地防尘、工业企业废水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土壤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防治举措,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最有颜值城市品牌。数据显示,2019年,市区优良天数达339天,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M2.5、PM10两项指标实现连续五年下降,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在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中,白银市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等次。白银市还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中德低碳生态示范试点城市和国家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试点。
与此同时,白银市围绕兰白都市圈副核心的定位,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大力开展农村造林绿化工程和城市绿化美化工程,举全市之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三城同创”活动,大力开展全域无垃圾、“四抓四促”、拆违治乱、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合力绘就洁净优雅、诗意栖居的动人图景。在城区,完成银凤湖公园、金岭公园提质改造,改造绿地面积339.98公顷,新建白银区银西生态园、黄河湿地公园等工程及城区附属绿地,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52公顷。
让居者亦步亦趋的,是这里的生态美景;让人们纵情欢笑的,是这里的蓝天清风。五年来,铜城白银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在全体铜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座生态宜居城市正在悄然崛起。
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生态文明新时代已经开启。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生态环境,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锐意进取的白银市委、市政府将以义不容辞的政治担当,以百倍信心、千倍努力换来蓝天常在、碧水长流、大地常绿,共同书写大美白银的生动诗篇。
新闻推荐
白银市政府与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签订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万超岐张旭晨参加考察座谈会 张延保主持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黄武乔丽霞)10月28日上午,阿拉善盟委书记万超岐带领阿拉善盟党政考察团一行来白银考察交流工作。在考察座谈会上...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