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奎是纺织路街道黄茂井村有名的养猪能手,他聪明、能干、勤劳、吃苦,十里八乡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贫穷让生活蒙上一层灰色
张奎出生于1968年,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小。上世纪九十年代,赶上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姐姐们的出嫁让张奎家的土地只剩下不到三亩,一年到头的辛苦劳作仅能维持一家人的口粮。1994年,张奎成家,他的婚房是三四间破旧的土坯房,父亲还留给他一大堆欠下的债务。一年后,随着儿子的出生,张奎面临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孩子需要抚养的困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无奈之下,他到当时的乡镇企业,王现水泥厂上班。在王现水泥厂的生产一线,他拉车、装水泥、扛麻袋,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每月90元的工资,让家里一度紧张的经济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但随着老人生病频繁出入医院、孩子上学等原因,家里的开销很大,每月只挣90元工资的张奎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有一年冬天,张奎的母亲因感冒高血压住进医院,随后父亲因胃病也住进了医院。父母住院这件事,让张奎意识到什么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为了让年迈的父母安享晚年,张奎动了创业的心思。
2002年刚过完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奎结识了老李。老李是个养猪的“把式”,靠着养猪在本世纪初就成了人尽皆知的“万元户”。老李告诉张奎养猪虽然是个辛苦活,但养猪一旦形成规模,收入不仅稳定还相当可观。听了老李的建议,张奎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儿开始了辛苦的创业。没有启动资金找亲戚朋友借,没有场地自己动手盖,没有技术向书本学。经过近一年的准备,靠着向姐姐们借来的3万块钱、5间土坯猪舍、2本生猪养殖技术培训书、9头从北京引进的种猪,2003年初,张奎生猪养殖场就这样开张了。张奎依稀记得养殖场开张那天,除了自家人,村里也来了不少人。张奎心里明白,来的人里面有的人是捧场也有不少人是等着看笑话的。
勤劳让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如果创业初期的艰辛让张奎“心里有数”,那后来接二连三遇到的打击让他有些“始料不及”。从北京引进的种猪换了地方不好好进食,无精打采地蜷在角落里,望着一天天消瘦的猪,这可急坏了张奎。经养猪的同行指点,张奎请白银区农牧局的兽医上门给猪看病。经医生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张奎引进的猪换了地方“水土不服”,要通过调整饮食慢慢摸索适合它们口味的猪料。为了让猪尽快地适应水土,张奎前前后后换了好几个牌子的饲料,兽医建议张奎要让猪吃营养搭配均衡的“营养餐”,为此张奎顶着夏天毒辣的太阳在田地里拔猪草,村里人说张奎对猪比对孩子亲。可种猪还是染上了病,眼看着原来一个个生龙活虎的种猪半睁着眼睛横躺在猪舍里,张奎着急得嘴上起了泡。最终还是兽医给猪开了防疫的药,治好了猪的季节性传染病。
猪场开张不到半年的时间,张奎3万元的周转资金就所剩无几,进猪饲料得靠赊账。眼瞅着种猪圆鼓鼓的肚子,再有不长时间小猪仔就要出生了,当务之急是给种猪加营养,抓紧建新的猪舍,哪儿都得花钱,这可急坏了张奎。恰逢国家支持“三农”发展,实施金融“五户联保”政策,张奎发动亲戚为他联保贷5万元建了2间猪舍、囤了7吨猪饲料,还添置了养猪用的其他设施。
在克服了生猪的“水土不服”“疫情防治”“资金紧张”等难关后,到了2004年初,张奎原本只有9头猪的养殖场已经发展至50多头,就在张奎还没来得及高兴多长时间,2004年底,一场猪流感使他的70多头猪交叉感染死亡。这对先后投资近15万余元的张奎来说如同晴天霹雳,望着空荡荡的猪舍,张奎的心就像被深冬的凉水浇透了一样。绝望至极的张奎决定另谋出路,选择外出务工。异乡几个月的务工辛苦不说还挣钱不多,恰好有一次身为同行的老李到他务工的城市考察市场,老李劝他给别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要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老李分析市面上生猪养殖行业因为流感疫情受到了重创,只要敢投资、能吃苦很可能会迎来猪肉价格的回涨高峰。心灰意冷的张奎冷静地分析了老李的话,觉得有道理,决定重操旧业。
张奎又一次硬着头皮找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起身到北京引进了12头种猪。经过前几回的折腾,张奎得出了一个结论,养猪不能只靠吃苦还得靠科学,因此,他和农牧局的兽医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张奎每月邀请兽医对猪舍里所有的猪检查一遍身体,未雨绸缪防止出现疫情。经历了上回的失败,这回张奎干脆把家安在了养殖场,遇上母猪生崽的晚上,张奎大冬天一晚上裹着棉大衣一守就一个通宵。在张奎和老伴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坚守下,他的养殖场很快起死回生。随着养猪经验的积累,张奎渐渐摸出了养猪的门道。到2007年底,张奎的养殖场偿还完所有的欠债开始盈利,他不断将养猪的回笼资金用于完善和扩大养殖场基础设施,先后建了消毒室、配料间、淋浴室。历经几年的发展,张奎的养殖场慢慢走上了正规化发展道路,在生猪市场行情最好的时期,年生猪存栏达1000头、出售生猪1000头,年收入达80万元。张奎的养殖场发展到今天,占地面积达20余亩,建成标准猪舍100间、年平均生猪存栏达200头、出栏生猪达200头,盈利达15元,带动7人实现就业。
梦想,让生活充满彩色
谈及现在的生活,张奎略显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从一开始的老宅翻新到现在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从过去一辆除了铃响其余哪儿都不响的自行车换成四个轮子的机动车。张奎说这些生活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也得益于自己和家人的辛勤付出。说到今后的打算,他笑称“后继乏人”,原来,他儿子端上了公家饭不会再从事养殖业,他想在侄子或者亲戚朋友中,培养接班人,趁着自己还能干,把现有的养殖场基础设施再扩大提升一下,然后打算“退居二线”,有事到猪场做做指导,闲了在家带带孙子,种花种草,安享晚年。
张奎养猪只是中国农村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大军中一个极其平凡的缩影,他的创业故事很普通,但正是这样一个个来自底层的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的创业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基层公安交管部门应急处突、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近日,白银市公安局各县分局分别举...
白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银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