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泳通讯员张世斌
日前,走进黄峤镇神木头移民新村,一栋栋新农宅错落有致地排列在马路两旁,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养老院里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走出大山的农民搬出了生活新气象。
借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贫困户安凤仁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生活方便快捷,还可以在附近合作社打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安凤仁高兴地说。
今年58岁的安凤仁原是黄峤镇神木头村村民,从住窑洞、土坯房,再到现在住上“小洋楼”,他用自己的安居经历,见证了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的成就。
自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平川区以改善群众生活、方便群众生产为出发点,将易地搬迁工程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精准确定搬迁对象,自下而上核定搬迁对象范围,采取集中安置、分散插花安置、城镇化安置三种方式,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到指定安置点和城区落户定居,以实现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目标。
平川区积极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乡镇包村干部和村委班子,通过进村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促膝交谈交心等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义和政策。同时,为确保工程能够尽早如期完成,平川区建立项目建设帮办助推机制,将项目分解到各个乡镇,建立项目帮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对易地搬迁工程实行“一项一策”帮扶措施,定期不定期深入6个项目施工现场,全力排查梳理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及时制定帮办服务计划和措施。协调各个职能部门力量,为消防、环评、稳评、地震、人防等审批手续开通绿色通道,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提供优质、快速、简捷的“一站式”办理,全力解决制约项目发展的用地、通水、通电等实际问题。
近三年来,平川区共实施黄峤镇神木头村、马饮水村、共和镇老庄、王家山镇万庙、共和镇毛卜拉、城区等6个安置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建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住宅1478套。
新闻推荐
以母爱照亮孤残儿童人生路 记白银区社会福利院儿童护理员李永侠本报记者马晓微文/图
图为李永侠在陪伴连心画画。本报记者马晓微摄李永侠,女,1966年5月出生,群众,文化程度初中,是白银区社会福利院的一名儿童...
白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银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