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荣誉的聋人足球健儿。本报记者乔斌摄
本报讯(记者乔斌)单就从外貌上看,这支球队和普通球队并无差别,但不同的是,偌大的球场上非常安静,只偶尔传出几声嘶喊,队员和队员之间、队员和教练之间都用肢体语言在进行交流——他们就是市特殊教育学校聋人足球队。在2017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上,这支代表甘肃省出征的聋哑球队不负众望,挺进全国总决赛。
无声世界有心圆梦
没有欢呼,也没有呐喊,有的只有手势和表情,还有挥汗如雨的激情。传球、带球、过人、射门——球进了!赛场周围的观众鼓掌欢呼,可场上场下的10名球员,却听不见欢呼声。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足球却圆了他们的梦。
采访时,作为组织和发起单位的白银市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4月,受省残联委托,白银市组建聋人足球队代表全省参加2017年全国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西部赛区),这对残联来说不免喜忧参半。
“喜的是,省残联对我们白银残疾人工作的高度肯定,尤其是对白银市历年来在国内外一系列残疾人体育赛事中取得多项殊荣的高度肯定;但忧的是,在白银要组建一支聋人足球队谈何容易?喜欢足球的聋人有多少?会踢足球的聋人又有几个?何况还要代表甘肃省去打全国比赛,真是感觉困难重重,压力山大。”该负责人说。
“国家级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制而成。”作为这支球队的教练马中英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足球队10名队员均是由市特殊教育学校聋人足球队队员组成。“足球体能训练强度大,连正常人都经不住折腾,何况这些身体协调性差的聋哑足球队员,每训练一次,他们需要4天到5天时间来恢复。”
马中英说,虽然多数球员都不喜欢体能训练,但从来没有人缺席过训练,“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足球梦”。
把创城精神也带到了重庆
如果说体育运动是人类与自身极限做斗争的典范,那么残疾人体育就是典范中的典范。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冲破孤独和隔膜,从封闭走向开放。
配合,全靠眼神和默契。马中英说,赛场上,队员们不会听和说,踢球时完成配合相当困难。“队员间出现意见不合或配合不好时,除了要让他们盯住球,视线不能离开,还要看同伴的眼睛,主要用眼神交流。”
令马中英自豪的是,在整个队伍中,大家跟亲兄弟一样,时时处处都能看到手拉手、亲密无间的景象。特别是这支特殊的运动队,发扬了白银人创城精神,以特有的面貌展现了白银创城的效果。“在重庆比赛期间,我们聋人足球队的一举一动,不论是场上的文明竞赛还是离场时的清扫垃圾,队员们的携手合作都给重庆的市民、比赛主办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中英说,在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之后,队员们用手语向裁判和观众表示感谢,场外掌声一片。
“比赛主办方还主动找到我说,很少见到这样比赛结束还帮收拾整理现场的运动队。他们为我们的聋人足球队竖起了大拇指。”
用足球诠释生命
和所有的残疾人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经历过自卑和自馁,也体会过痛苦与失望。但是,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洋溢着一种精神力量,那就是自强不息。一位运动员说,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人能够打倒你。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使他们走出了人生荆棘丛林,人生的价值得以升华。
耕耘是辛苦的,然而收获是丰盛的。白银聋人朋友们代表甘肃参赛的甘肃聋人足球队最后以全国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西部赛区)第六名的成绩冲出西部地区,挺进全国聋人足球总决赛,并且荣获了西部赛区“体育道德风尚奖”。
比赛还将继续进行下去,聋人足球队的队员们不太可能永远赢下去,但是他们奋勇拼搏的身影将永远留在重庆的赛场上,留在每个人的心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队员们在用足球诠释着生命的倔强。
新闻推荐
发现销售“牙签弩” 请马上举报 该玩具危险性极大 家长、学生切勿购买
本报讯(记者乔斌)近段时间,一个名叫“牙签弩”的儿童玩具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据说这种个头只有巴掌大的小玩具,可以将牙签作为“箭”发射,有惊人的穿透力和致害性。穿纸后扎破气球记者在...
白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银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