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奎展示作品《箬笠风光》杨耀奎刻制宣刻作品模板
去年10月底从浙江嘉兴参加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的杨耀奎一直就没消停下来。此次大赛让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也让他对进一步拓展和提升自己的手工艺作品有了新的想法。2003年,在当地一家石料厂打工的杨耀奎不幸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导致终身二级伤残,但他并未消沉下去,而是开始执着于麦秆画的研究与创作。十多年来,他不仅成为白银市靖远县远近闻名的残疾人创业能手,还免费为当地村民培训麦秆画制作技能,带动大家创收致富。2018年4月,他被白银市委、市政府授予“铜城工匠”荣誉称号。此次在浙江嘉兴大赛期间,他的麦秆画作品《中国梦》《富贵满园春》《一帆风顺》等因工艺精湛、正能量足等受到大家一致赞誉。
推陈出新初试叶脉作品
“这是我回来后两个月来尝试创作出来的《叶脉书签》,你看。”杨耀奎边说边从旁边拖过来一个纸箱,里面装满了形形色色内容的塑封果树叶书签。“这上面的画面不仅有甘肃省敦煌的沙漠、月牙泉、莫高窟飞天,还有白银的黄河石林、靖远水车,以及箬笠风光等。只是我现在还没有精力去做市场这块,其实我们甘肃好多旅游景点和景区纪念品都相对匮乏,我的梦想是把这些景点都做成宣刻画奉献给游客,更好地宣传甘肃,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
随后,杨耀奎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有数十张约20公分长的玉兰花叶。不过这些原本绿油油的叶子经过他的剔肉、脱脂等技术处理后,整个叶片只剩下叶脉,丝丝缕缕,薄如蝉翼,白如脂雪,却不乏韧性。杨耀奎一片一片地取出来展示,略带着兴奋,似乎已然忘却了没有生火的工作室里此时已寒冷如冰。
“这些树叶都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材、试验,目前处理后效果比较理想的就是果树叶和玉兰花叶两种。”在杨耀奎的设想里,这一片一片的“宝贝”叶子将是他未来创作追求的方向,故乡所有的旅游文化元素均可以镌刻绘制在上面,成为一幅幅美轮美奂却又唯一、独特的手工艺品。
精益求精提升宣刻作品
从最初尝试麦秆画创作到最后走向成功,十多年来,杨耀奎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美术经验,也练就了娴熟的刀工技艺。如今,走进他的工作室里,见到最多的就是他的宣刻作品。
“完成一幅麦秆画,至少需要煮、漂、刮、碾、烫、熏等二十多道工序。一是由于作品内容相对单调,难以实现批量生产和创作高精度的作品;二是包括装框在内,成品比较重,成本相对高,市场利润小,因此麦秆画这块我现在主要是培训村民创业技能服务,而我个人的创作方向这几年主要是在宣刻作品上面。”杨耀奎介绍说。
杨耀奎口中的宣刻,其实就是用宣纸刻绘出图案,经过多层套色叠加,最终形成富有较强层次感的剪纸技法。从麦秆画转型到宣刻,杨耀奎不断尝试着不同的制作技巧,并到全国各地寻师访友,学习技艺。对于一幅作品的创作,他总是会反复思索,直到图案和层次思索成熟后才肯下刀。
“宣刻作品大体可分为一画、二刻、三上色、四分层粘贴四个步骤。粘的层数越多,画面立体感就越强。”因此杨耀奎的宣刻作品,多选材于那些阴、阳表现较为鲜明的素材。“宣刻作品有很强的艺术特点,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山水动物、花鸟鱼虫,都可以用宣刻技法得以实现。”他说。
然而一幅完整的宣刻作品,至少需要一周到数月的时间。与期望相比,现实要比理想脆弱些。许多作品感兴趣的人很多,出高价的人却很少。杨耀奎花了三四个月完成的一副七米长的《清明上河图》,被熟人拿走到外地推介,对方出价却不足两千元。
“没办法,我一个人要创作,没渠道也没精力去销售,许多作品就这样被廉价拿走了。希望有热心的朋友助力一把我们这些民间手工艺人,让更多的民间手工艺品焕发出真正的光彩。”杨耀奎无奈地感慨道。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万盈文/图
新闻推荐
靖远讯(特约通讯员冯文强)深冬时节,漫步于东湾高效农业示范园内,只见立体栽培的各类果蔬、花卉长势旺盛,园内绿意浓浓、姹紫嫣...
靖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