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银 今日会宁 今日靖远 今日景泰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今日靖远 > 正文

黄河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本报记者专访油画家韦博文

来源:兰州晚报 2019-11-22 00:56   https://www.yybnet.net/

韦博文作品陶乐·地声·天鼓

韦博文简介

韦博文,甘肃靖远人,1943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五次全国美代会代表,兰州画院名誉院长,曾任甘肃省美协副主席及兰州画院院长。油画作品二十余次入选全国综合展和专题学术展,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99中国艺术大展”铜奖。获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第二、三、四届敦煌文艺创作一等奖,作品多次被评为省美展一等奖,获甘肃省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一等奖。

目前“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美术书法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正在火热征稿中。作为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晚报派出记者专访省内外著名摄影艺术家、画家、书法家、作家等相关行业大师级人物,邀请他们谈创作体验和方法,对参赛作者创作出精品佳作提建议、指方向。今天,兰州晚报记者专访兰州画院原院长、油画家韦博文,带您走进恢弘壮阔的油画里的黄河风情。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油画家韦博文一生都在画这条大河。对于本次大赛,韦博文建议参赛者要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规律,在深刻体验黄河自然奇观的基础上因心造境,可将黄河实景与黄河、兰州的历史、文化、精神、风土人情“融合”,升华真实的物理空间为艺术空间,让画意中有诗情,营造深远的画面意境。他希望参赛者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黄河成了他的生命底色

11月20日,在名城广场3号楼2006室“国色天香”花艺馆,记者见到了韦博文先生。今年已经76岁的他中等个头,身体硬朗,依然帅气,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艺术家的气质显得自然而浓烈。

“兰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从这里滚滚东流的母亲河紧紧连接着我的故乡,故乡奠定我的人生底色,积累了原初的真诚生活体验;兰州使我走向漫漫艺术长路,探索、追寻、提升、创作。我特意选择这里对话,就是一边看着黄河,一边聊黄河。”看得出来,韦博文对黄河有深情。就这样,我们的采访成了漫谈。

韦老手写了很多页“体验”和“感悟”,还拿来多本画册,采访甚至是在一边观看幻灯片上的巨幅黄河题材油画,一边喝着茶进行的。

艺术创作有别于其他学科,作者必须拥有“从天而降”的灵性,这种灵性可以与生俱来,可以在成长中孕育。对于韦博文而言,除了天赐的灵性,与美术结缘的最重要元素便是——对黄河风情的深刻体验。

靖远县“平滩堡城”是秦汉至明清以来扼控黄河的边防要塞,多少年来,平堡人护卫黄河、利用黄河、敬畏黄河,代代相继。出生在平堡古镇的韦博文,不仅从小就生活在黄河边,还被千年来的黄河文化深深影响着。

“少年时代,我要乘坐羊皮筏子去县城上学,在漂流中往往会遇上从兰州出发到包头的用6支大桨划动的牛皮大筏,上面还搭着小帐篷,冒着青烟。在古渡口则会目睹载着成群骆驼过河的壮观场面。

长大后,有时和村里人乘着大木船到河对岸去种庄稼,‘同舟共济’的感受颇深呐!”这种丰富、独特又宝贵的体验陪着韦博文一天天成长。

1963年靖远一中毕业后,韦博文于1964来到兰州,先是在师范培训,后又在小学任教师,1969年起在现城关区文化馆工作,1990年后在兰州画院工作,2004年在兰州画院院长的职务上退休。

黄河成了他创作的支撑点

在文化馆工作期间,韦博文最初是以美术工作者的身份,跑遍了城关区黄河两岸、南北两山的所有村落,搞群众文化、文物普查、整理民间故事。而有了少时和工作后的独特体验,韦博文将国画、版画创作逐渐转变为主攻油画,“西部、大漠、长河的沧桑感,油画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它的肌理、厚重效果。”

“那时候经常去皋兰山上的村落。在皋兰山上看黄河,很清楚,黄河弯弯曲曲的,一直消失在西边的群山中。常常看到,村民们在打麦场进行社火表演,打太平鼓,先听到远处山梁后面传来巨大的鼓声,仿佛是从大地发出的声音一样,再看见尘土飞扬,再走进便看见演员们在尘土里若隐若现。这件事情对我影响挺大,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后来,永登出土了彩陶鼓,我又去写生,在这期间,我就一直在构思,想把这些元素用一种精神力量串到一起。前前后后大概有好几年的反复构思,终于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时完成了3.2米×1米的三联油画《陶乐·地声·天鼓》。画面展现了远古先民围着篝火敲打陶鼓、黄土汉子擂动太平鼓、伎乐天奏响梵乐的宏大气势,将民间文化、彩陶文化、敦煌文化融为一体,将苍茫的大地、长城、黄河、烽燧、石窟作为背景,成了我早期的代表作品。”韦博文的创作理念在此已经很清晰了,他不是单纯自然的,而是打破时空极限,往往将实景抽象化,与文化、精神等深度融合。

到了兰州画院后,韦博文组织了“丝绸之路万里行”和“大河上下万里行”等多个大型文化考察活动,走完了从黄河源头扎陵湖畔到渤海出口的万里黄河全线,深入了解并记录了黄河两岸的自然风貌、历史遗存、人文景观、民族风情,更加了解黄河,对黄河的认识也更深了。

油画作品流传于世必须有内化的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韦博文的油画便是这样。他一次次穿越大漠、一次次跨越黄河,丝绸之路和万里黄河成为创作的支撑点和主要题材,黄河水、黄土地、黄肌肤构筑成创作的精神品质。

“在甘肃画坛,韦博文是一位作品具有唯一性或曰独特性的油画家,他是甘肃油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省美协主席李宝堂如此称赞韦博文。

“岁月流逝,年龄渐高,深感作品还存在很多问题。多年的积累,童年的回忆,对远古的思考,割舍不断的黄河情结,促使我将油画创作进行下去。下一阶段,我准备先完成两个想了几十年的作品,这也是我的夙愿。一个是‘黄河祭歌’,小时候乡亲们干旱时求雨、洪涝时求平安,我印象非常深刻,以前觉得技术还不成熟,难以动手,现在开始构思,准备把水车和黄河作为背景,主体是抬着祭品的头绾柳梢、赤裸背脊的庞大人群。另一个是继续创作‘大漠长河’系列。”如今,韦博文虽已古稀之年,但他还在坚持创作。

黄河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报社办的这个活动很有创意,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各抒所长,又互补成辉。美术创作有一定难度,要付出艰辛劳苦,油画创作者还要热忱地体验生活,用心观察自然,钟情、投入地记录触动心灵的细节。也要融入生活底层,将体悟到的真、感动和自然的美升华到作品的内涵和意境中,只要下得了功夫,吃得了苦,就能有好作品出来。”韦博文说,大自然的洪荒之力造就了兰州。这片土地奇伟壮阔,高山峻拔,高原苍茫,大河汇百流,切割成一串串河谷绿洲。时代变迁,穿城而过的百里黄河成为靓丽风情线,黄河景观异彩纷呈;黄河又是一条历史长河,兰州从远古走来,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在这里交汇,形成东西方文明交流、民族融合,见证了悲壮的征程和社会的繁盛,在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提供了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

就本次活动而言,韦博文称,可以画纯粹的实景画,也可以把具体的实景抽象化,将黄河与兰州、黄河的历史文化精神及风土人情“融合”,或许会变得有趣,有文化、有精神内涵,这样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

对于提升“黄河之滨”的品质,韦博文也有自己的建议:保留或复原一些黄河两岸原有的景点,将其打造得有内涵、有文化,减少商业味。比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吸引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关注。文化是永恒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鹏伟文/图

新闻推荐

白银市多措并举做好城市防汛工作

本报讯(记者贵富堂)近年来,白银市高度重视城市防汛工作,在组织开展河道疏浚、排洪沟道与城市内涝整治等方面着力,确保了安全度...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黄河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本报记者专访油画家韦博文)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