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甘肃水资源匮乏。陇原大地,有这样一群科学勇士,正在向苍天“借”水、与“旱魔”作战。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强,就是他们中的领军人物。
张强1965年出生于靖远县一个农民家庭,他深知缺水是干旱灾害的“病根”。1987年工作以来,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干旱与干旱环境减灾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他科技攻关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向天“借”水。张强说,空中的云水、露水及大气中没有凝结的水分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水资源。“通过人工手段改变云的微结构和水汽的相变过程,就可以增大云中降水所占的比例和大气水分利用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一场降水就能在抗旱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张强告诉记者。
张强在科研上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父老乡亲,让贫穷落后的家乡乃至西北地区不再受到“旱魔”影响,让“靠天吃饭”的乡亲们趋利避害,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冲着这一目标,他带领团队加强抗旱防灾技术研究,使干旱预测准确率提高了10%。由他和团队研究推广的定西马铃薯延迟播种期种植技术可以使亩产增产约90公斤;研究开发的永登县娃娃菜“错季播种、分期上市”种植技术,打破了气候制约,避开了灾害的影响,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科技法宝。
2013年,由张强主持的“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项重大创新技术由经济欠发达的甘肃气象部门首创,令整个气象领域的专家叹服。2017年,张强凭借着多项科研成果及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多年来,很多国内外的知名科研机构都曾向他抛出橄榄枝,面对优越的研究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张强守在甘肃,32年专注于干旱气象研究和成果转化,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陇原大地。截至目前,他完成了国家级课题10余项,推动组建了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带起了一支颇具学术影响力的干旱科技创新团队。
“不论是自己做科研,还是培养年轻人,我有两个重要原则,”张强坦言,“一是要紧盯国际前沿技术,不断实现创新,努力提高我国科技成果的高度;二是要始终瞄准技术实际应用的大方向,去造福群众。科技创新既要能‘顶天’,更要能‘立地’!”
新闻推荐
“靖博器缘”之圆圈纹彩陶□张启芮圆圈纹最早源于马家窑类型晚期,在半山类型彩陶中出现频率最高。半山类型的圆圈纹主要...
靖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