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辉,甘肃鸿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钢筋班负责人。他是靖远县糜滩乡的一个农民工,他也是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农民工到全省劳模,他走过了怎样的历程?让我们一探究竟。
苦钻技术成“筋”英
钢筋工以“苦、脏、累”著称,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就连最能干的四川人对繁重的工作都感到吃不消,而作为一位农民工却勇于挑战困难,拼命干工作,对困难不低头,上演了“决不输给四川人,决不能丢乡里人的脸”的故事。
2011年,万家辉作为一名初入甘肃宏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钢筋班的普通农民工,首先就要从最辛苦的抬钢筋干起。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长长的钢筋拿在手中感觉十分沉重,螺纹更是勒得肩膀刺痛不已,肩膀也被压得通红,疼得他第二天都不敢再抬钢筋。“虽然很累,但干工作哪有不吃苦的,我一定能坚持下来。”内心不服输的万家辉,咬咬牙适应了初入钢筋班的劳累。
除了抬钢筋,他还要学习绑扎钢筋。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干起来也不容易。在其他工人手中小巧轻便、灵活好用的扎钩,到了万家辉的手中却显得异常笨拙,更重要的差别还是体现在绑扎的速度上。
记者了解到,熟练的工人,一手拿扎丝,一手拿扎钩,灵活地绕两圈就把钢筋绑得十分牢固、美观。而初学绑扎的万家辉,不仅要绕好几圈,还会出现扎钩绕空、扎丝拧断、戳到手指的情况,“有时候干完活,就发现手上多了几个小口子,这倒没什么。我就是特别羡慕那些干起活来手指灵活、绑扎技术好的工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钢筋绑扎,他逐渐能跟上其他工人的节奏,“只要下功夫,就一定能成为钢筋绑扎中的佼佼者。”万家辉说。
守匠心终成省级劳模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白天万家辉在钢筋车间干活儿,下班后就留在工地对着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琢磨,把之前干过的活儿再回想一下。晚上吃过饭,他就待在宿舍研究图纸,学习每一种钢筋的型号、尺寸、摆放位置、数量等,并经常向现场技术员咨询请教,得益于他的勤奋与积累,万家辉的技术水平渐渐提升,可以判断他和同事们干的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了。当他发现同事们的操作出现偏差时,就会及时指出来纠正。
记者了解到,因常年与冰冷的钢筋打交道,万家辉的手指已变形,无法伸直。对于万家辉而言,他的功夫就是让一根根粗重的钢筋,变成一根根绣花针,在他的手中灵活自如的变换,最后穿梭成型。
万家辉,用了8年的时间,耐住了无数个看图学图的寂寞夜晚、辗转至各个施工一线,仍然坚守着钢筋作业这一行,最终从一个对钢筋一窍不通的农民工成长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成长为甘肃省劳动模范。他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新闻推荐
魏孔贵李芳家住稀土仁和园5号楼的杜宜敏,用自己的爱凝聚着整个家庭。2002年,21岁的她和丈夫高文祯结婚,走进了...
靖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