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陆胤
东华寺位于洛门镇东,南依香台山,西邻大南河,东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旱坪遗址,北接曾被授予全国卫生模范村称号的大柳树村,也是著名的东梁渠(修建红旗渠时曾来借鉴)的末端所在地。
从洛礼公路向东拐,沿着一条穿过田间的车道,就来到东华寺的门前。山门形制奇特,古朴中透出一种典雅的神韵,外侧看是歇山顶,内侧看是硬山顶,统称歇山顶,人们把这种不对称结构形象的称为“凤凰单展翅”。门楣正中匾额书“东华寺”三字,字迹苍劲浑厚,有魏晋风范。门前一片耕地,蔬菜鲜绿,彩蝶飞舞。据文物界老前辈臧志军先生讲,这里曾是寺院的戏场。清代时距山门向北约200米处曾建有戏楼,形似卧虎张口,上有垂柱,俨然虎牙,构思奇妙,建造精巧。远观演出,恰似虎口中演艺。可惜后来被毁,成为庄院田地。陈青选《游东华寺记》载:“左侧古塔颓然而醉,右侧清泉皎然而如练”,“前有乐楼翼然而欲飞,后有菩萨、韦陀大小殿窈然而幽深”,当时盛况,可见一斑。前即门外,后即门里,其实说的就是戏楼与门里正前方的殿宇。
门口左侧立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走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南面的龛楼,下边是空龛,上边楼中塑弥勒佛像。东边立着一通石碑,碑文为晚清文举陈青选撰写的《游东华寺记》。陈青选一生不入仕,以教书为生,古诗直追唐代诗星,人称“陈万翁”。他曾被保荐任甘肃省靖远县县长,却以“教育英才,为吾所乐,吾非县长之才,亦无意于仕宦”婉辞。陈青选常常流连于东华古寺中,赏景提诗兴,写过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诗中有“江山寂寞英雄少,桃李飘零老泪多”,“骨为吟诗瘦,人因不仕尊”,“八十年华三宝聚,天留野老课愚孙”的名句。表达出中国古代文人孤傲清高的品行,忧国忧民的仁德,济世悲悯的情怀。
石碑的对面是一棵有三百多年树龄的龙槐,它枝干盘曲,表现出一种历经磨难仍坚忍不拔的气质,像虬龙飞逸,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这是一方精神的内化,在这万人敬仰的胜境,自然吐放。
穿过古槐的荫凉,向西南而行,又见一碑。这是清乾隆二十年立的碑,由于日久天长,碑文有所受损,后来在外面罩了玻璃以保护。碑上铭刻的是《东华寺治买供圣香火常住田土永远碑记》,碑文记载了东华寺的创建历史和重建史实。碑文记载,东华寺“建于国朝初年”,也就是清初。经过三代住持的经营,传到第四代智禅师。智禅师是个很有志向和抱负的人,他立志振兴东华寺,但是他的志向没有实现就圆寂了。幸运的是他的孙徒性元大师继承了他的志向,与大柳树村的信士陈万粮一起带领弟子,在古刹三元殿侧新修观音法堂,东面修了帝居殿,西面建了圣母宫。现存古建梁顶墨迹题记载:大清乾隆二年(1737年)秋,信士陈万粮、男监生陈运等建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贡生陈遇贵、生员陈炳文等重建。题记与碑文记载吻合。
游历了东华寺的前世,再向南就到了古建筑集聚的下院,四座古朴的建筑形成了北方典型的四合院格局,人们只能在西南和西北角也就是殿宇间的留白处穿行。四座古建筑分别是北面天王殿(原岳王殿)、东面观音殿、南面三佛殿(古三元殿)和西面的地藏殿。观音殿和地藏殿均为单檐双坡硬山顶,形制古朴。东西殿的北侧各有一座殿宇,寺院曾为学堂,两殿为老师的办公室。三佛殿为单檐硬山顶,总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卷棚檐顶,莲花正脊,上置狮子背宝瓶,虎头瓦当,莲花滴水,八攒斗拱,四根廊柱和四根檐柱保存完好。天王殿依地势阶台呈单面二层状,歇山顶,正脊中置子牙堂,底层面北,原为灵官殿,后来将供奉灵官的龛填了,把前殿改成了浅龛也就是一进山门看到的空龛,现存柱基石,却无塑像。二层面北为弥勒坐佛,南面的韦驮、护法塑像背向而立,精神抖擞,刚健挺拔,有气吞宇宙威震邪魔之势。古殿宇在古朴中透射出历史的韵味,在沧桑中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据臧志军回忆:东华寺下院解放前的布局为北殿岳王殿,东殿三霄殿,南殿三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大柳树村的晚清文举陈青选曾登临岳王殿远眺,说:“凭轩一览,四面云山都归老眼之中,一川烟景俱在杖履之下”,颇有一览众小之势。随着时代变迁,殿宇更替,圣像也几经改变。岳王与秦桧等塑像,已经不复存在。当年静穆雅致、香火旺盛的景象,也只有在古稀老人的回味中才鲜活起来。陈青选有诗云:“萧寺钟敲松坞月,孤村犬吠竹林灯”、“空门参佛径,深柳读书堂”,写出了东华寺当年的清幽雅致,周边村落稀疏,竹林遍布的景象,也记录了寺院变为学堂的世事变迁。解放前和农业社时寺院曾作为大柳树村村学,上世纪80年代恢复了寺院功能,庙校分家,各得其所。
再向南就到了中院,扑面而来的是玉佛阁,中院最小,且比前院高出一米多,与后院平齐。玉佛阁、东面的斋房、西边的宗教活动中心构成了中院。玉佛阁柱基高抬,为木结构阁楼式歇山顶重檐建筑,莲花正脊,上置狮子背宝瓶,其外观二层里面一层的形制,体现了佛教真俗不二的理念。从北而望有凌云之势,画栋飞檐,流丹溢彩,精雕窗棂,彩绘门窗,玲珑精致,美轮美奂。四周檐柱张挂“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等书画名流的板联。阁楼叫玉佛阁,就是因为楼内供奉的这尊玉佛而得名,玉佛背靠送子观音,妙相庄严。壁面悬塑的百子图和五子魁像,诸子两两相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福相毕露。
上院(后院)正南是大雄宝殿,廊檐宽敞,六根檐柱下均有圆形柱基石。门窗皆为雕饰图案精美的透花。檐柱张挂“慈炬高擎照破人天长夜,慈航普度导离生死迷津”等板联。殿内正壁为一佛二弟子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像。
东面的观音殿,前檐为卷棚抱厦顶,画栋雕梁,蔚为壮观。殿内正面佛阁内,观音站像高大祥和,善财、龙女侍立左右,南北佛阁中分别为韦驮和关羽站像,门外绘天龙八部壁画。殿内塑像庄严,静观红尘万象;檐前风铃叮当,常鸣醒世清音。
走进洛门镇,漫步大柳树,徜徉东华寺,顿感名镇风雅扬腾飞云帆,宝刹静雅结清净福缘。
新闻推荐
“抱团”发展奔富路 靖远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综述特约通讯员张强中王康
近年来,靖远县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培育,紧紧围绕蔬菜、畜禽、瓜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按...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