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克强
“老历”(农历)四月的那一天,我有了过年的感觉。
“肥正月,瘦二月,饿死饿活的三四月!”我的故事,得从这句略显夸张的靖远民谚说起。
正月“来”(里),各种“好吃货”(美食)相对丰盛,我们这些儿“娃娃伙儿”(小孩子们)肠肠儿肚肚儿“来”不缺油水;二月“来”,家家户户还有些儿存货,嘴头子上还没咋受穷;到了三四月,实在没啥吃头了,只有干“靠”(捱)着!腥荤类没有了,新鲜“菜蔬”(蔬菜)就那么两三样儿,还没钱儿买,我们这些儿正能咥的“娃娃伙儿”除了干“靠”还是干“靠”!
四月的那天早上,我在上学路上吃了包谷面发糕。上午四节课下来,饿得胃“来”的酸水直往上泛。中午回到“屋来”(家),我妈糁了包谷面“沫糊子”(搅团),没炒菜,只凉拌了一碟子“罐罐儿萝卜”(水萝卜)。我“攥”(皱)着眉头子硬吃完,忍不住打了两个臭萝卜饱嗝(gou),熏得我妈赶紧叫我出去(qi)站院“来”!下午放学往“屋来”走时,我就想:“黑饭”(晚饭)但还是包谷面做(zou)下的,我宁可罢吃!
没想到我一脚跨(qia)进兼作厨房的耳房子门时,我妈正做一种我从未吃过的“好吃货”!她把沞(za煮)好的苦菜儿稍往碎切了,放到凉开水“来”拔掉大苦气,再攥去绝大部分水,放到盆盆儿“来”备用。接着,她取出一些儿黑面,和到切了的苦儿菜“来”,再撒上适量的盐、花椒粉和熟清油,“连”(用)一双筷子顺时针搅匀。搅匀后,她试了一下干湿,觉得有些儿干,又往其中洒了些儿水,再搅匀。这时,黑灰色的面粉已“连”(和)翠绿色的苦儿菜充分粘合在“一搭”(一起)。接下来,我妈很娴熟地双手并用,丸成一个个丸子。撒了“面薄”(干面粉)的案板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苦儿菜黑面丸子。炉子上搭的大铁锅“来”的水“滚”(开)了,我妈往渍了清油的竹子“托笼儿”(笼屉)“来”由中间往外一圈儿一圈儿摆好苦儿菜黑面丸子,开始上锅蒸。10分钟后,我妈提下热气蒸腾的“托笼儿”。她揭开“托笼儿”盖儿,透过氤氲的香雾,我的目光定格在墨绿色的苦儿菜黑面丸子上:它们恰似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精灵,使我的每一个味蕾难以遏制地激越!
尽管只是苦菜儿黑面蒸的素丸子,我妈还是一丝不苟地按肉做的荤丸子的烹制程序继续精工细作。她煮好正月吃剩的一点儿粉条儿,没有纯肉汤子,她用盐、胡椒粉调了清汤,把煮好的粉条儿切成约五寸长,先摆在碟子“来”,再把蒸熟的苦儿菜黑面丸子均匀地摆在粉条上,丸子上撒上切好的葱丝儿,最后把调好的清汤往上一浇,一碟子无比诱人的素丸子就上桌了!
还没等我妈发话,我迫不及待地“连”筷子搛了一个苦儿菜黑面丸子就送入渴望已久的嘴“来”,只觉清醇融合的香味儿在口腔迅速扩散。与此同时,一种经高熟加工后虽然变淡但仍提神醒脑的苦味儿,不断刺激味蕾,激发我更强烈的食欲!
我妈坐在我“傍来”(身旁),像欣赏一件精美的动态艺术品一样欣赏我大快朵颐,她边欣赏边问我:“香吗?”“香,比正月你做的肉丸子还香!”只顾埋头尽享的我抬起头回答她。
那一刻,我的确有了过年的感觉!
网络图片
栏目主持:师克强联系邮箱:931051845@qq.com
新闻推荐
让古陶之光闪耀时代重彩——从陶瓷特色小镇建设管窥平川区陶瓷产业发展之路本报记者施耀花强钰琼
古来之荣:千年陶光薪火相传早在洪荒燧影的新石器时代,平川境内的先民们便烧制出素有“彩陶之冠”美誉的马家窑文化...
靖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