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伏案尽享笔墨香 □ 雒建江 文/图

来源:白银晚报 2018-02-13 10:36   https://www.yybnet.net/

张裕才近照。

他出生于农家,痴迷书法60年,如今,年过七旬,赋闲在家,但他对书法的挚爱却始终如一。他就是平川区水泉镇水泉村村民张裕才。他个子不高,体形清瘦,衣着简朴,精神矍铄,不吸烟,不喝酒,不玩牌,不失儒雅,没事就爱和墨友们一起切磋书法技巧。

张裕才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由于过去生活困难,家境贫穷。他的祖辈没人进过学堂,都是些斗大的字也不识一个的“主”。在当时不会写字,这对一个家庭来说,不仅给各方面带来不便,还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尤其是过年写对联,张裕才的祖辈得求人去写,写好了还得找人去贴。张裕才记事那年,他父亲找人写对联,由于排号的人多,写完他们家的对联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再找人帮忙贴对联已经来不及了。万一贴错了,那是要遭人耻笑的。无奈,父亲只好放下对联等到初一拜年的人来了再贴。从此,父亲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儿子学点文化,长大了当个“大秀才”,最起码也会写对联、贴对联。

张裕才7岁那年,父亲就凑齐了学费,领着儿子在当地的小学上了学。张裕才上学后,特别喜欢语文课,因为语文课除了背课文就是写字,而他又特别喜欢写字。每个字,每一笔都认认真真地写,仔仔细细地练。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到村上的名叫韩泰璞的先生家去玩,看见韩老先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其他的几个小伙伴都相继离去,而他就像入了迷似地盯着看,老先生见他入迷的样子就说:“裕才,你也喜欢写字吗?”张裕才点点头说:“大爷,我非常喜欢,您能教教我吗?”老先生点了点头说:“行啊!”于是,每到周末,张裕才就跑到老先生那里学习毛笔字。老先生授艺时,他特别专注,老先生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和本领教给他,从笔法到章法,从章法到结体,从结体到字法,由浅入深,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技法认真辅导,精心灌输,使张裕才像一颗阳光下肥沃土地上生长的幼苗,快速成长。

那时,张裕才家境贫寒,练字时没有墨汁,他就从离家不远的山沟里挖来红胶泥,经过几道过滤,最后产生的红色泥水用来写字,没有纸张他就用捡来的碎纸片写,或者在自制的沙盘上写,写过字后再摇平沙子,接着再写,只要有时间他总是提起笔不停地写字。张裕才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发现他的字写得不错,就把班里写宣传栏、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了他。有了自己学习、展示才能的舞台,张裕才如鱼得水,字也写得更熟练更好看了。

可好景不长,张裕才刚上初中不久,父亲不幸去世。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生活无着落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张裕才给生产队当过会计、记工员,当过大队文书,也在小煤窑挖过煤。“那时一天下来,手臂肌肉已经僵硬,握起毛笔不停地发抖。”但无论多苦多累都阻挡不了他练字。他把练字当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练习,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后,张裕才开始留意身边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去小煤窑上班的途中,经过靖远矿务局王家山煤矿俱乐部时,那里正在举行职工书法展。喜爱书法的他就不由自主地走进了展厅,他在展厅里先后看了三四次。有一次,正当他离开展厅时,他的眼睛被一幅书法作品给吸引住了,他当时在想:“我要是能在有生之年写出这么好的字,那就是真的死而瞑目了。”由于当时没有纸和笔,因此不能将其仿写下来,一阵思索后,他便开始逐字分析每一个字的特点,包括每个字的结构,每笔划的粗细。他希望能将这幅字印刻在脑海里,当成字帖慢慢练习,两个小时后,当他能够闭上眼记住每一个字的特点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在离开一个小时后,张裕才突然发现对其中几个字的印象开始模糊了,他便立刻掉转头,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分析字的特点。那天一共往返了二次,才将那幅字完全记下来。为了能尽快将那幅字写出来,那天他连班都没上。由于印象深刻,那幅字他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如今,张裕才已是村子里小有名气的书法名人,谁家写个春联,谁家办喜事写个结婚对联,谁家老人去世写个挽联、碑文,都请他帮忙,他也从不推辞,能用自己的特长帮乡亲们做点事,他十分高兴。笔者见到他时正是隆冬时节,他正在家里写春联,他的老伴帮他拽对联,老伴对我说:“我老头子一生就爱好写写画画,每年冬天别人都去逛大街,打麻将,而他却猫在家里写对联,这一写就是一个多月。他提起笔就想写,就连平时空闲时间,都用手在空中练习写字,别人都趣笑他,说他在‘画符\’,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不争辩。”

写出一副对联后,张裕才搁下笔,笑着对我说:“以前咱想写字,不是缺纸,就是缺墨汁。现在可好了,你看看这是儿子、女儿给我买来的宣纸,墨汁,还有这些书籍。”说着他打开柜子让我看,只见柜子里装得满满的,张裕才顺手捧出几本书,我略略看了一眼。有《王羲之书法》《新编行草书法字典》《三希堂画宝》《行草隶篆书法》《中华八体书法字典》等几十本。我望着这些书籍笑着说:“张老,你柜子里再没有其他的书籍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很抱歉,再没有其他的书了。我这大半生就这爱好写字,每天不闻到墨香,我心里就空落落的,只有拿起笔来,我才会有一种沉甸甸的幸福感。再说,书法是老一辈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我这样做就是要让我的儿子、孙子都要好好学习文化,写好中国的文字,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回家的路上,我细细地品味着张裕才老人刚才说的一席话,我感慨万分。我想,这些话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发自内心的话语,他不仅说得好,而且活得充实啊!

是的,在中国经济迈入快车道的今天,我们两千年的传统文化绝对不能丢失,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职责。

新闻推荐

靖远丹崖 现冰瀑奇观

连日来,位于靖远县乌兰镇河靖坪村绵延10余公里的丹崖冰瀑,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参观。每年到冬季,乌兰镇河靖坪村都要通过黄河岸边的提灌工程,将黄河水抽到坪上灌溉农田,由于这里毗邻黄河,地势较低,多余的水...

靖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杨怀孝同志逝世2018-02-04 05:28
评论:(伏案尽享笔墨香 □ 雒建江 文/图)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