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银 今日会宁 今日靖远 今日景泰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今日景泰 > 正文

景泰县:“和尚头”小麦丰收了

来源:白银日报 2019-08-06 09:41   https://www.yybnet.net/

又到一年麦黄时。连日来,在景泰县寺滩乡寺滩村开阔的旱砂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往穿梭,正忙着收割本地特色有机小麦“和尚头”。蓝天下,金色的麦浪涌动,空气中飘散着新麦的香味。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寺滩乡寺滩村宋俊安全家总动员参与夏粮抢收。宋俊安家共有60亩旱砂地,因为旱砂地靠天吃饭,产量不稳,每年种得少。去年砂地墒情好,他抢抓时机扩大了春播面积,60亩地全种上了“和尚头”,又逢今年雨水足,和尚头小麦长势喜人,遇到了难得的丰收年。“一亩地比往年能多打100多斤。”看到一车一车金灿灿的小麦收获进仓,宋俊安满脸喜悦地说。

“和尚头”小麦是生长在旱砂地里的一种传统有机小麦,在景泰县正路镇、寺滩乡等高海拔干旱地区广泛种植,因其麦穗顶端形状浑圆,无芒无刺,像和尚的头没有头发一样,而得名“和尚头”。又因为独特的生长环境,被人称作是长在石头缝里的小麦。其特点是耐旱、抗涝、无污染,做出的面食筋道、香浓、口感好,在中、西部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

近年来,随着绿色有机农产品走俏市场和旱砂田机械化水平提高,景泰县“和尚头”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主要产地正路、寺滩两乡镇,“和尚头”种植面积已达到了4万多亩。去秋今春雨水充足,和尚头小麦普遍丰收。寺滩乡郭台村70多岁村民韩有福告诉笔者,旱砂田靠天吃饭,农作物生长全过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投入小,生产出来的是地地道道的绿色农产品。在没有雨水的年份亩产在200斤左右,今年雨水多,亩产在400左右。

机械收割虽轻松,种了20多年“和尚头”的郭台村致富能人张子禄却仍保留着“和尚头”传统的收割、加工工序。“靠人工拔麦,起摞,然后再用石磙子打碾,麦子的筋绞好,口感香,产量高,价值更高。”“用传统工序加工的麦子是三块二到三块三,收割机打下来的两块钱。其二,我这个麦子加工的面粉卖六块多到七块钱,收割机收下的面粉卖五块钱。”张子禄认为,用传统方法收割、加工出来的“和尚头”更能保证其品味、产量和质量。

张子禄感叹:“多亏党的政策好,种地不但不交税,还给农民耕地补贴,农民能靠种地发家致富。”今年他的40亩旱砂地20亩种上了“和尚头”,20亩种上了籽瓜,预计“和尚头”每亩收入在1000元左右,籽瓜收入在七、八千元,两样收入十七八万元。采访中张子禄告诉笔者,新疆戈壁农业与景泰县环境区域相似,农业产业化起步早、发展快,是学习借鉴的好样本。去年通过实地走访考察,他感触很深:“我准备在这个地方流转一万亩地,也把这个规模往大里搞。我去年到新疆各大农场看了一下,新疆的棉花、枣、苹果,还有鄯善县的核桃一眼望不到边,人家的产业搞得大、搞得好,值得借鉴。”张子禄说自己现在还是郭台村监委会主任,身上的担子不轻松,自己富了还不够,重要的是怎么样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下一步想通过合作社再流转一万亩地,带动乡亲们抱团发展,一起致富。(李蒲科 高学华 蒲海荷)

新闻推荐

白银市颁发首张个体户无纸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

颁发现场。本报记者乔斌摄本报讯(记者乔斌)近日,白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在市政府...

景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景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线0931-8155555】2019-07-11 04:00
评论:(景泰县:“和尚头”小麦丰收了)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