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气势磅礴的黄河水流过;这里,是丝绸之路要道;这里,还有大漠绿洲、石林奇观……文化精华汇聚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一个个文化惠民措施深入人心,一项项珍贵的文化遗产被传承、被保护,在这片黄土地上,文化花朵遍地开。景泰,正以开放的姿态描绘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人画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近年来,景泰县始终把文化重心倾向基层,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景泰县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景泰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体育场建设并投入使用,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村级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乡镇文化广场2个、“乡村舞台”73个、“一村一场”26个。该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88万元,将中泉镇大水村等11个村列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目前,项目资金已到位,将严格按照中宣部“七个一”标准打造贫困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
文化惠民群众乐享
为唱响文化大戏,让农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该县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入文体活动大军行列。特别是把送文化下乡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培训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培养基层文化骨干相结合,开展点菜式和一对一结对服务。今年,共在全县11个乡镇48个村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共送文艺演出、舞狮表演、文物巡展14场次,送戏下乡15场次,送春联一万余幅,送图书3200余册,受众达6000余人;培养农村文艺骨干70余人,举行文艺汇报演出24场次,培育农村文化服务品牌12个,新编文艺节目85个,惠及群众4500人。
文化传承利在千秋
打铁花、滚灯、丝绸宫灯、树皮画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火、秧歌等一项项技艺、一段段唱腔,看似朴素却又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景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图景。为了加大传承与保护,该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力挖掘整理文化资源,摸底排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0多个。同时,该县还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进一步充实组织,科学编制,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争取申报永泰村、三合村、宽沟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宽沟城遗址、红水姜窝子沟岩画、五佛沿寺石窟荣列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百余吨散水泥摇身变“名牌”景泰查处一起该县罚没款额最大的商标侵权案
本报讯 私自印制标有当地一家水泥企业的著名商标包装袋后,再将百余吨散水泥装入其内冒充名牌产品卖与他人,非法获取利益。12月6日记者获悉,景泰县查处了一起罚没款额最高...
景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景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