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景泰新闻 > 正文

零度关注 鞋匠尚庆武,27年缝补人生的感动

来源:兰州晨报 2013-03-11 14:43   https://www.yybnet.net/

尚庆武(右)修鞋忙不过来时,老伴也来给他帮忙。

一台补鞋机、几张方凳、一副拐杖,27年来,尚庆武就靠着这几样简单的家当,缝补着人们的鞋子,缝补着自己的生活,也缝补着温暖和感动。

鞋摊上的风景

 拖拖是一只狗。

它懒散地趴在惊蛰日的阳光里,伸展着四肢,安享着春日午后融融的暖意,但只要一听见人群中发出的笑声,便会忽地站起来,警觉地望着人群。有相熟的人故意逗它时,它就轻轻拍打尚庆武的胳膊,朝着那人狂吠起来。

“乖乖睡你的觉去吧,没有人欺负我。”尚庆武喊上一声,拖拖便立刻没有了声气儿,重新软塌塌地躺着,人群里又是一阵笑声。

“我要是不出摊啊,这整条街上都冷清着呢,不热闹。”尚庆武一边和周围的人说笑着,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

“你不出摊儿,人气聚拢不起来,自然就不热闹嘛。”一旁有人接着话茬。

尚庆武是景泰县人,常年修鞋为生,他的鞋摊就摆在景泰一中附近的支渠桥头,27年来从未换过位置。3月5日中午,正是尚庆武一天之中最忙碌的时候,许多人趁着下班和午后暖和天气,提着需要修补的鞋赶了过来。

“着急穿的就稍微等一等,不着急穿的,把鞋放下,该忙啥就忙去,5点钟再过来取鞋。”即便是有老伴在一旁帮忙,尚庆武仍然有些忙不过来,一双长满老茧和皴裂的大黑手,手指都伸不直了,但仍没有一刻的停顿。毕竟,有很多人等着呢。

“急啥,等不住的人自然就走了,你把你的慢慢修。”老张坐在尚庆武身后的三轮车上,慢悠悠地说。三轮车是尚庆武最亲密的伙伴,是他出行携带家当的交通工具。

“老张,你把你的诊所不开去,在这儿凑的啥闲人?”有人说。

“这儿的闲人又不止我,你一个一个都撵了去。”老张也不恼,继续开着玩笑。

老张是马路对面诊所里的大夫,也是尚庆武的老主顾,20年前还在上高中时,就经常在尚庆武的摊子上修鞋。“那时候穿的不是布鞋就是球鞋,老尚补得牢,活儿做得精细,价钱又低,学生来修鞋的话只收一半的钱。”老张说。后来他学了医,开了诊所,恰好离尚庆武的鞋摊不远,于是每天空闲时,总要转悠到尚庆武的鞋摊上,坐一会,搭两句话。

像老张这样的“闲人”并不少,在每一个天气晴好的午后,总会有附近的老人或领着孙子,或拿着一张前一天的报纸,凑到尚庆武的鞋摊跟前,晒晒太阳,相互唠唠家常。有的老人甚至自己带着小马扎过来:“总共那么几个凳子,是老尚给来修鞋的人备下的,不能影响了人家的生意。”老人说。

多年来,尚庆武的鞋摊,成了熟人聚拢消闲的去处,也成了街边一道热闹的风景。

“只要一说桥头,就知道是在这儿。”已经50岁的尚庆武,他在27年的修鞋生涯中,感受这种亲切的、熟悉的乡音和生活的暖意。不管每天有多少人聚来散去,他总是坐在同一个地方,一台补鞋机、几张方凳、一副拐杖,外加一条小狗的陪伴,一针一线地缝补着人们的鞋子,也缝补着自己简陋的生活。

“知名”的修鞋匠

下午3点钟以后,鞋摊上的人慢慢地少了起来,尚庆武终于得空伸展十指,挺挺腰,活动活动缓口气,又重新忙碌起来。“赶今天收摊之前,把这些活都做完,明天就不出摊了,休息一天。我的身体都坐塌了,尤其腰和脖子,已经不行了。”尚庆武指着身边堆放的鞋子说。由于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了下肢残疾,尚庆武修鞋时只能定定地坐在小凳子上,无法起身活动。

尚庆武80岁的父亲从中午就来到鞋摊上,他话不多,只是远远地坐在人群的后面,看着儿子的忙碌和周围的热闹。等到人群逐渐散开,老人也就一声不响地离开了,这是他每天午后的必修课。也许只是这样静静地看着,便能满足了一个做父亲的所有心愿。

尚庆武3岁时就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下肢残疾,整个童年几乎在爬行中度过,作为父亲,老人满心凄苦,当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儿子今后的生活能过成现在这样。

尚庆武自己也没有想到。当他8岁那年看到同伴们都背着书包去上学,而自己只能爬到学校,在窗口张望,他更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面目。直到1984年冬天,看到同乡进城修鞋的马老五趁着农闲到村里挣钱,20岁的尚庆武也萌生了进城修鞋的念头:“坐着不动,只用双手干活,不是最适合我嘛!”可一打听,一台补鞋机要160元,对于尚庆武当时的家庭状况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父母根本无力支付。

无奈之下,尚庆武拄着拐杖找到当时的公社书记,希望公社能帮自己采购补鞋机。时任乡领导的李生华,见到眼前这个弱不禁风的残疾青年,被他的韧性打动了,当场特批了200元让他添置补鞋机。

尚庆武喜出望外,拿着钱买了补鞋机,多余的40元钱买了些钉鞋用的工具和材料。回到家后,尚庆武把乡邻们的旧鞋全部拿了来,分文不要学着修。拆了缝,缝了拆,断针扎进手指里,他一咬牙拔出来,止住血,再接着干,就这样学会了修鞋。

1985年5月,尚庆武从景泰县中泉乡三合村的老家只身来到景泰县城,在景泰一中桥头附近,借了一间刚能放下一张小床的房子,开始了长达27年的修鞋生涯。

上街修鞋的第一天,连个坐的小凳子都没有,尚庆武捡了几块砖头坐在上面开始了自己的营生。这一天,他挣了4毛钱,一个月后,扣除其他开销,竟给父母捎去了20元。

尚庆武补鞋补得牢,价格又公道,生意便慢慢好了起来。由于鞋摊临近景泰一中,所以经常有学生来鞋摊上补鞋。那时候,农村学生穿的大多还是布鞋或者球鞋,容易破损,尚庆武看得出有些学生家里贫困,每次只收一半的钱,或者干脆不要钱。

“那时候物价水平很低,普通钉鞋收5分钱,给学生娃钉鞋我只收2分钱。因为学生不挣钱,父母给的钱还要生活。我少收点钉鞋钱,就当让他们多匀出来点钱吃顿早餐。”回忆起当初给学生们半价修鞋的初衷,尚庆武的想法很简单。

尚庆武半价修鞋的消息在学校不胫而走。很快,学生们都知道桥头修鞋便宜。“中午吃完饭,来钉鞋的学生都需要排队。”尚庆武说道。经常在尚庆武的鞋摊边晒太阳的熟人给他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年钉鞋9000双,27年钉鞋数量超过20万人次,少收的钱少说也有好几万。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尚庆武修鞋手艺精湛,童叟无欺,并且给残疾人免费、学生半价,鞋摊上的人气就一年年聚拢了起来。如今,27年过去,尚庆武已然成了这座小县城最“知名”的修鞋匠,口碑极佳,许多人只认准了尚庆武的鞋摊,赶都赶不走。

“如果我有事情几天不出摊,就有人提着鞋追到我的家里去。”

生命里的温暖

尚庆武的家位于桥头对面,距离鞋摊不过百米,正北五间正房、东边一个小两间,只有一间小房子里生着火,卧室兼厨房,火炉灶具床铺一应俱全。由于四周都建起了高楼,小院里的阳光被挡得死死的,总有一股沉重的阴冷之气。

“已经很好了,这房是政府给我修下的,我没啥可挑的。”尚庆武说。1987年,景泰县民政局买了几十根椽子,批了地皮,扶持着尚庆武盖起了房子。“那时候盖房子,我也没有别的人可央求,就给一中的娃娃们说了。一到周末,学生娃娃们就过来给我倒土坯、上墙,硬是帮我把房子修起来了。这个情我还不清呀,就算我给他们钉3年的鞋都不要钱,也还不清呀。”尚庆武至今念念不忘学生的那份情谊。

由于经常和一中的学生接触,尚庆武不自觉地就对学生们有了一种关怀。遇到不认真学习的,他忍不住会劝上两句,遇到家境确实贫寒的学生,尚庆武就顾不得自己捉襟见肘的生活,总是尽力帮助。受尚庆武资助最多的,是一名叫康源的学生,高中时因家庭变故,生活无着。尚庆武听到这个情况后,经常带康源到自己家里吃饭,鼓励他勤学上进。1993年,康源如愿考上了大学,现在在安徽省一个县城的畜牧中心上班。2006年,已经成家的康源来到景泰,一定要请尚庆武吃顿饭。

“饭我没去吃,但是他能记得来看看我,我还是觉得很高兴。帮助了别人,也算没有白活!”尚庆武说。

也有几个经他资助、最后没能考上大学,或者中途辍学的学生,但尚庆武说,只要能在娃娃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帮他们,他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

任何人的生命里,或多或少的总有一抹抹温煦如春的光照,及至温暖多年。尚庆武说,“我9岁那年,饲养员马武发心疼我总是在地上爬,就给我做了一副‘丁\’字型小拐杖;1975年,生产队照顾我,让我看瓜,每天能挣5分工,我再也不是个吃闲饭的废物了;1984年李生华书记特批200元钱,我一个人进城买修鞋机,是一个陌生人帮我把机子扛到了车站;1987年,县里的民政局又给我提供材料盖了房子,平时修鞋的时候也总是被大家照顾着。有这么多的人对我好着,我也不能做一个不记恩的人呀!”提起这些,尚庆武的情绪有些激动。也正是这些过往,他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和宽厚。

下午4点多刮起了沙尘暴,天空昏暗,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股土腥味。街上的人们掩面捂鼻,匆忙赶路。

“老尚,快收摊吧,黄风来啦!”旁边的人朝尚庆武喊着。

“很快,很快。”尚庆武一边答应着,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他必须要赶在夏天来临之前尽量多修几双鞋,事实上,一旦进入夏季,尚庆武鞋摊的收入就很微薄了:“人都穿凉鞋拖鞋了,修鞋的就少了。夏天日子长,收摊迟,有时一天熬上12个小时,都等不上两个修鞋的。”除了低保,修鞋是尚庆武唯一的经济来源,而这样的状况,对于还供养着一个高中学生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太过窘迫了。

“冬天是收入最好的季节,穿皮鞋的人多,修鞋的人才会多。”尚庆武说,只是数九寒天,就那样定定地在路边坐上一天,到下午收摊的时候身子早就冻僵了,睡到半夜里都还缓不过来。

“起黄风了,你先回家去,把炉子生起来。”尚庆武催促身边的老伴回家给女儿准备晚饭。女儿是尚庆武1996年抱养的弃婴,如今已读高二。老伴也是残疾人,不但患有严重的甲亢,早些年还因病失聪。

“今天要把这些活做完呢。明天如果天气不好的话,我就不出摊了。”尚庆武说着,一直望着老伴离去的背影……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莉

新闻推荐

抢险救援班班长围扎腰带下水打捞孩子本报通讯员史应权

抢险救援班班长围扎腰带下水打捞孩子。本报通讯员 史应权首席记者 张鹏翔 摄  本报讯(通讯员史应权 首席记者张鹏翔)5月26日下午,一名6岁男孩在位于景泰县城的西干渠边玩耍时,...

景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景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零度关注 鞋匠尚庆武,27年缝补人生的感动)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