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会宁民间剪纸艺人曹秀英展示剪纸作品。图为会宁民间剪纸艺人曹秀英为会宁一中学生教剪纸。每到春节,会宁城乡都有贴窗花、灯笼花、炕围花的习俗,尤以农村为甚。过去,几乎家家户户贴窗花,现在虽然没有以前那么普遍,但这一习俗仍在传承。
窗花、灯笼花、炕围花等属于装饰性剪纸作品,是会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
1936年10月,红军会宁会师期间,红军将士在甘沟驿等地建立起抗日协会,红军干部和战士对农户窗子上贴的窗花等剪纸作品赞不绝口,好多作品被携带收藏。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民间美术展览中,会宁县曹秀英、张晓霞、刘水兰、田俊堂等10人的剪纸作品被展出,并获得文化部群众文化司颁发的获奖证书,展出期间有19幅作品被选送日本、法国等国家参展,剪纸老艺人曹秀英的11件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民族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甘沟驿乡剪纸艺人创作的《迎亚运》《亚运会在北京》等64幅作品被北京市亚运村艺术部列为场馆的义卖品和馈赠礼品。郭琴英制作的《民间玩具》等20件剪纸参展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并被收藏。甘沟驿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剪纸)之乡”。甘沟驿剪纸艺术入选文化部编辑、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概览》一书。在甘肃省首届民间工艺品展览中,会宁选送的甘沟驿农民吕淑莲、岳桂芳、王维国等人的剪纸作品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一个接一个的殊荣,彰显会宁剪纸无穷的魅力。
会宁剪纸是会宁广大农村群众世代相传的古老的一种艺术形态,历史悠久,盛行于明清时代。是会宁传统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形态。会宁剪纸,以剪刀、刻刀为主要工具,以纸为主要材料。但是在创作取材、艺术表现形式上,却是气象万千,细腻生动,古朴率直,自由奔放。大自然的山水草木、飞禽走兽,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场面、典型人物,都是会宁剪纸艺人手下的主要表现内容,而当地的风俗节日、人生礼仪、伦理道德,更被艺人们进行大胆艺术创作,充满了生活情趣。
会宁剪纸造型生动逼真,风格独特,在传承前人剪纸纹样的基础上,运用大胆夸张的艺术想象,信手拈来,心手相通,剪纸艺人以高超的技艺,随手剪出花卉、人物、神怪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剪纸作品主要有五大类:花卉草木类、飞禽走兽类、民俗事象类、文学戏曲人物类、现当代生活题材类。著名的剪纸艺人有曹秀英、张晓霞、刘水兰、王维国、石小娥、田俊堂、刘伟等。
会宁剪纸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作品主题分明,构图古朴而新颖,粗犷中含着细腻,其形式有整体对称和十字对称的剪纸等图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会宁剪纸艺术,以妇女为主要创作主体,同时,一些质朴手巧的男人也加入了创作队伍。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观摩,共同的艺术爱好,是他们生活中主要的乐趣。他们的剪刀就像文人的笔墨一样,是他们抒写人生理想和追求的工具。今天,会宁剪纸艺术仍然是农村妇女表现生存状态、精神追求和抒发人生理想的主要形式。是家居美化、风俗节庆中最具传统、最有特色和最受群众欢迎的艺术。
剪纸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性,不论是窗花、灯笼花、炕围花还是装饰性的剪纸,都是会宁本土特色文化的主要内容,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着别致新奇的装饰情趣,是陇原绮丽的艺术之花。2011年,会宁剪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8月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牌仪式。2018年会宁剪纸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琴琴)1月13日,记者获悉,近日,第二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公布了第九批(共195家)PCCM科室规范...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