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会宁新闻 > 正文

猛犸象化石出土记无暇 文/图

来源:白银日报 2018-05-15 01:16   https://www.yybnet.net/

◎延伸阅读

会宁县博物馆展出修复后的猛犸象骨骼全貌。

泉坪猛犸象化石出土点位于会宁县新庄乡泉坪村后沟社武家沟断崖处。2008年5月,由会宁籍大学生武兴虎首先发现并试掘出部分化石,县文物普查队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进行了发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发掘出土的古象头骨化石进行了修复保护并复制出骨架。经鉴定,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具较为完整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与罗马尼亚象较为相似),属上新世(距今约300万-500万年),为研究猛犸象类群在欧亚大陆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2011年12月,该化石出土点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2012年8月、2013年8月,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甘肃省博物馆、会宁县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对该化石点进行了两次地质考察,详细划分了地层,逐层采集了古地磁、粘土矿物等测年和沉积学样品。

在会宁县新庄乡泉坪村河床断崖处裸露出两根骨头,长久以来,村民不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骨头,也没有人去考证,更不知道它们竟是弥足珍贵的化石文物。村民都认为是“龙骨”,很神奇,谁手上不慎碰破了,把粉碎后的“龙骨”撒上就能止血。

2008年,当地有个叫武兴虎的大学生注意到了这两根骨头,武兴虎在大学学的是地质专业,他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分析这个所谓的“龙骨”,很可能就是古代哪种巨大动物的化石。于是他带上工具来到这里开始挖掘,先是挖到半个头和两颗象牙,后来又在距离牙齿偏右约10厘米的地方挖出了一个下颌骨,看到这个庞大的下颌骨,武兴虎高兴地直喊:“这是大型动物的化石!不敢再贸然行动了,赶紧得保护起来!”他赶紧打电话给会宁县文物局反映情况。

5月28日接到报告后,县文物局派人赶赴现场勘察后立即采取有效保护措施,29日,省文物局、省博物馆有关专家赶赴现场。由于化石出土点位于河床断崖处,给挖掘工作带来了困难,十多名工作人员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才将化石挖掘出土,随后古象化石被安全运送到会宁县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省博物馆有关专家现场考证后初步确认,这次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是纳玛菱齿象古化石,距今有8万年左右。据悉,古菱齿象是生活在距今几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的大型哺乳动物,主要吃灌木,活动在中国华北、华东等寒区地带。参与此次发掘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馆员颉光普说,甘肃省境内以前也曾发现过古菱齿象化石,但此次在泉坪村发现的古菱齿象化石保存相对比较完整,既有头骨,又有下颌,这在甘肃省境内尚属首次发现,是研究甘肃省中更新世纪的古环境、古气候的又一重要证据。专家表示这次的发现对研究黄河古河道变迁和古气候及古生物尤其是象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尽管古象化石已被送往会宁县博物馆,但发掘现场仍有两名当地村民武靖邦和武志雄还在位于半山腰的化石出土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挖着,被挖开的地方有一根长约95厘米的白色骨头。前几日跟随专家学了不少考古“经验”的武靖邦说:“凿出来的这根骨头很可能是古象的肋骨,这里面应该还有古象的其他身躯,只是暂时没有被发现而已,为了这个,我们还会继续努力挖下去,直到挖不出东西为止!”至于这东西是不是肋骨,他们将上报县文物局,待专家进一步鉴定。

到了201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元博士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他和甘肃省博物馆化石专家张行研究员两个专程来到会宁,两位专家对这具大象头骨化石再次进行考察、取样、测量。两位专家首先到化石出土点对地质、地貌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分析,采集了地层岩样标本,然后到会宁县博物馆对大象头骨化石进行了详细的测量拍照,经过仔细研究,最后的考察结论更为惊人:确定该大象头骨化石并不是什么“纳玛菱齿象古化石”,为早期猛犸象头骨,距今至少300万年,属地质历史时期的上新世中期(皮亚琴察阶)。据悉,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国际上此类化石标本也极为稀少,会宁县发现的大象头骨化石弥足珍贵。

据悉,会宁发现的这具猛犸象头骨化石极其珍贵,是国内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国际上此类化石标本极为稀少。会宁发现猛犸象化石证明远古时代的会宁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动物繁多,生态良好。会宁发现的这具猛犸象头骨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及古生物尤其是象类的发展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头骨完整程度国内罕见,是研究甘肃中更新世纪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证据。

通过综合分析,专家认为此地地质构造特征明显,有可能还埋藏有大量的其他动物化石,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中科院和甘肃省博物馆有关专家将对会宁发现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进行详细的系统学研究,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至此,这具“猛犸象头骨化石”,由“龙骨“到“纳玛菱齿象古化石”,再到“猛犸象头骨化石”,总算名正言顺了。

现在,这具猛犸象头骨化石经过修复后,在会宁县博物馆展出。这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象头骨化石长约135厘米,最宽处90厘米,古象上臼齿和下臼齿清晰可见,还有两根长长的象牙。这具猛犸象化石长期免费向社会开放。

新闻推荐

一场震撼心灵的洗礼——长征沿线15省区市相关市县嘉宾观摩会宁旅游景点深有感触本报记者贵富堂

五月的会师大地,山色黛绿,满目青翠,让人陶醉。5月5日至6日,参加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七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节、第一届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扶贫乡村旅游节的长征沿线1...

会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会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猛犸象化石出土记无暇 文/图)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