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会宁新闻 > 正文

打造高端生态“菜篮子”——会宁五七农场见闻 本报记者 乔斌

来源:白银日报 2018-04-25 09:02   https://www.yybnet.net/

绿色农场以红色为魂

决定做农业,五七农场负责人董军在行动之前酝酿了很久。2014年春,他在四处寻觅后,将基地选在会宁县党家岘乡。这里林密水秀,是难得的天然氧吧。更重要的是,长征时,毛主席和中央红军曾在这里走过。董军是地道的会宁人,有深厚的红色情结。他告诉记者,对于长征,对于红军,会宁人民总有引以为豪、为之骄傲的情愫。这股“红色”文化的力量,不仅以无穷的渲染力感染着每一个人,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自己。“把红色旅游与休闲时代的旅游者需求相结合,激发大众游客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是我开办农场的初衷之一。”董军认为,红色游完全可以跟乡村游、农家乐等联系在一起,游客既可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也能获得放松身心的享受。

满山鸡在跑,

这儿就是我的生态养鸡场

在五七农场里,有许多新鲜事。农场山下,一只只土鸡在草丛中啄食,它们一时飞到这,一时飞到那,在丛林间嬉戏,别提有多欢。和普通养殖场不一样的是,这里的鸡不吃饲料和添加剂,天天在山林间溜达,全部采食原生态粗粮。因此,这里包装销售的土鸡蛋价格不菲,售价两块一枚,一只土鸡180元一只。被誉为鸡里的“奢侈品”,却成为游客的抢手货。董军说,虽然土鸡蛋和土鸡价格听起来有点咂舌,但外来游客还是一盒盒往家提。除了生态养鸡,董军还饲养高端生态猪、生态羊和生态牛。“我们养的猪挺挑食,只吃玉米面、麦麸和草末子。一般工业化养殖下3个多月出栏,这里的猪要8—12个月出栏。”董军相信,不用任何催肥手段,也一样能让猪长得膘肥体壮,肉质醇香。

董军透露,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赢利模式已从追求量的增长向追求质量提升方向转变。五七农场从注册建场开始,就把生态有机农业作为发展目标,着眼于高端农产品生产和高端消费市场,为此大胆投入并收获颇丰。

自己富了,乡亲不能穷了

董军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从党家岘乡走出,从西北师大音乐系毕业,成立了甘肃省长征艺术团,一心一意宣传长征文化。创立五七农场,自己腰包鼓起来,却又不忍心撇下乡亲们。“自己当不当大老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乡亲们富了,才是我最大的财富。”董军掷地有声。据了解,四年间,董军让周边村子25户贫困户脱了贫,农场每天用工量最大达到80人,长期务工20人。家庭无经济来源的贫困户都安排在农场务工,彻底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我家10亩多地,全部流传给了农场,现在我成了农场的工人,每天在农场上班。”45岁的李凤莲是附近的村民,身着工作服,正在农场为游客做向导。她告诉记者,这里海拔高、降霜早,庄稼不成,村里过去有一半土地撂荒;因为人多、草地少,养殖业也发展不了。虽说国家已经给村里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但前两年老百姓手里没钱是个普遍现象。“在农场干活管吃管住,一年能挣3万多元,每年还能领取土地流转费。供两个娃娃外地读书,生活挺滋润。”李凤莲直乐。

按照董军的长远规划,接下来他们还将新增农场池塘水坝、儿童乐园等,未来游客可以在农场划船钓鱼、K歌养生。“我的终极目的,是将农场做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为白银人打造一站式的休闲娱乐目的地。”董军憧憬着自己的事业。

看来,五七农场的热闹日子才刚刚开始。

新闻推荐

会宁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本报讯(记者张萍)4月17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今年2月14日开工建设的会宁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及托养中心建设项目目前正在有序建设中。据悉,该项目是会宁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个体系”建...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打造高端生态“菜篮子”——会宁五七农场见闻 本报记者 乔斌)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