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贺丽君 姚继东
近年来,会宁县致力于探索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整合农业产业资源优势,提高农副畜禽产品附加值,建立了农业废弃物零排放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双赢的特色之路。
构建生态经济产业
该县将饲草种子培育,种植园,玉米青贮、甜高梁青贮、苜蓿等饲草产品作为上游产业,输出供给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及种羊繁育等中游产业,上游、中游产业产生的牛羊粪便、废草料、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又作为下游产业沼气供户、有机肥加工的主要原料,下游产业的产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沼渣、沼液还田支持上游产业。上、中、下游产业形成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下产出种子、饲草、生鲜乳、肉类、沼气、有机肥等农产品面向市场,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订单+技术+市场”的农业产销模式,实现了
产业“小循环”带动地方农业资源“大循环”的利益共赢。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会宁县康之源集团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奶牛养殖、肉牛养殖、良种羊繁育推广、饲料加工、沼气生产、有机肥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民营企业集团。在会宁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据了解,该公司为了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以“订单种植”、“送母还羔”、“订单繁育”、“沼气进户”等形式与周边农户建立合作共赢关系,推广种羊10000多只,辐射带动种养殖户1200户,实现周边农民户均增收2万元,解决闲置青壮劳力就近就业400余人。
以公司化经营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在会宁县已形成规模。据统计,全县累计完成苹果栽植面积11.35万亩、核桃9.8万亩、文冠果2.5万亩、油用牡丹1.2万亩,山杏4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9万亩,亚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达到0.7万吨;亚麻产业实现总产值0.9亿元,此举为当地循环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同时,大力探索“政府采购+产业基地+企业技术服务”的模式,进行有机肥及专用肥推广。积极响应农业部“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号召,以绿色生态为导向,该县与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联合开展土壤检测和肥效验证等基础工作,加快测土配方成果应用,以蔬菜、苹果、马铃薯、西瓜等会宁县优势经济作物为载体,开发有机-无机配方肥及有机专用肥。使有机肥系列产品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情况下实现品质提升和土壤改良,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绿色环保食质量。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以草畜产业为方向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玉米青贮加工转型升级。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强青贮饲料、苜蓿加工技术创新。结合甜高粱产量高、饲料适用性强的特点,通过试产试用,以“配发种子、指导种植、订单收购”的方式进行甜高粱青贮推广。提高玉米、甜高粱、苜蓿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积极探索“农民订单种养、优质饲草推广、集中屠宰销售”的经营模式,发挥市场宏观调控作用,适度控制奶牛养殖,积极引进西门塔尔等优质品牌肉牛,通过良种推广,有力带动全县草畜产业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萍实习生欧新月)8月18日,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日前,2016年白银市慈善总会慈善育才基金、忠仁慈善教育基金暨县慈善教育资助金发放仪式在会宁县会师中学隆重举行。据悉,本次...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