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会宁新闻 > 正文

会宁着力建设“四县三区两城一市 ”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6-09-3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通讯员姚继东王瑞

会宁是甘肃历史文化名城。5000多年前有人繁衍生息,2100多年前设置祖历县治。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汉武帝西巡名扬四海。

会宁是红色革命圣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成为长征胜利的标志,重大事件闻名中外。

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三苦两乐”精神世人敬仰,“西北高考状元县”、“博士之乡”载誉神州。同样引人瞩目的,还有近年风生水起的项目建设,逐步确立的产业体系,快速扩大的经济总量,跨越发展的城市建设……

“县委、县政府谋划高远,思路清晰,作风务实,目标明确,上下步调一致,干群同心协力,切合地方实际的发展战略开创了会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会宁50多万干部群众,无不为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而振奋!

就县域经济而言,实现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是一个地方的发展之梦。建设“四县三区两城一市”,就是会宁的发展之梦。

会宁县委书记王科健认为,会宁条件落后,基础薄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布局,高规格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才能达成工作目标。

会宁县县长秦俊山表示,目标已经确定,会宁将坚定不移实现发展之梦,困难再大,大不过会宁人民的信心;问题再多,多不过干部群众的办法。

目标指示方向,目标凝聚人心,目标产生信念,目标激发力量。

近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扬“坚定信念,艰苦风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红军会师精神,以“三大优势引领”(红色旅游基地优势、金色教育基地优势、绿色产业基地优势)、“三大项目支撑”(引洮二期供水工程项目、国道247线改造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三大政策驱动”(***政策、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为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全面推进“四县三区两城一市”(“四县”即国家产粮大县、甘肃草畜强县、县域梯田化县、全国教育名县;“三区”为国家级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区、县域南部华家岭水源涵养林生态保护区、县域北部高海拔区域生态恢复保护区;“两城”是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市”指旅游文化城市)建设的大发展战略,进一步确保了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县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再次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会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全县重点项目呈现出计划完成额度大、续建项目进展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相对较大和项目拉动效应明显等特点,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

新能源是会宁项目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在与甘肃中电投新能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展开深入合作的同时,县上多管齐下,完成华润电力公司西沟塬风电项目、甘沟10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丁家沟50兆瓦一期风电项目建设投产,顺利实现与国家电网并网发电,输送电力达82千万时,全县新能源开发利用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也填补了县内新能源的空白。

固定资产投资是带动一个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动力。近五年来,全县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建设,陆续组织实施了旱作农业、道路通畅、农田水利、能源开发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670个,完成投资260亿元,是“十一五”的4.8倍,其中亿元项目112个,完成投资1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1亿元,年均增长40.8%,呈现出逐年较快增长态势。

提升建设管理层次特色小城呼之欲出

把城市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导,会宁着眼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努力提高经营城市水平。

按照“陇中区域性特色小城市”的县城建设思路定位,以红色文化为鲜明特征,以历史文化为传统承载,以人文会宁、和谐会宁、魅力会宁、灵动会宁为重要标志,加快城建步伐。县城城区最初只有3.4平方公里,目前规划30多平方公里,现在建成面积超过14.2平方公里。

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发展西城区”的思路,提出了“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格局,全县上下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破解难题。

创新投融资模式,按照“做多少事筹多少钱”的经营城市新思路,通过项目争取、银行贷款、招商引资、BT 模式建设、土地出让等方式,有效破解了制约城市建设的资金难题,并创造了“开发企业建设、政府限价回购、被征收人自主选择”的棚改工作会宁模式,得到了省上和白银市的充分肯定。2011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15亿元,城市住房建设投资达50多亿元,建成商品住房14000多套,建筑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在建商品住房约12000套120万平方米。“一山一河一区一库一街五桥二十五条路”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有力地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同时,坚持不懈地实施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城市面貌发展焕然一新。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两大名城”渐行渐近

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加快发展的支柱,会宁着力打造精品景区景点,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展示,提升旅游内涵和品质,加快产业拓展升级、提质增效。

以创建“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载体,着力打造文化强县、旅游名县。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县“四大产业体系”之一。制定出台并深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提供经费保障,给予人才支持。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一批文化企业获得较快发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连续成功举办的春晚、新年音乐会、秦腔文化周、企业文化主题晚会以及多姿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以来,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会宁邀请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革命圣地会宁慰问大型演出,同时成功举办了10多场次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纪念活动。

目前,全县文化企业达136家、从业人员1819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9亿元、占GDP 的3.3%。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2015年,全县实施10个文化旅游项目,其中以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商业街建设为代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6个。招商引资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8亿元。

构筑“四大产业体系”扩大县域经济总量

培育全膜种植、草畜产业、工业经济、红色旅游“四大产业体系”,激活市场主体,扩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会宁四大产业整体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

依托全膜种植增收,着力打造产粮大县。针对小旱小灾、大旱大灾、连年抗旱的被动局面,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引发旱作农业在红色热土上一场新的革命,每年种植规模百万亩以上。

发展草畜产业富民,着力打造畜牧强县。把大力发展草畜产业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草畜是第一产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了“草畜产业促进年、提升年、标准年、质量年、效益年、巩固年、优化年”发展战略,努力推进饲草基地化、养殖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全县草畜产业呈现出总量明显扩张、质量显著提高、效益持续增长的特点,草畜产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肉牛、奶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6.2万头、0.81万头、241.6万只,肉羊出栏量居全省第1位,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3.8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55%,是“中国肉羊之乡”,是全省肉羊十强县之一。

力推工业经济强县,着力打造西城产业开发区和郭城工业集中区两大工业发展平台。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初具规模,服装加工产业园、电器制造产业园开始起步,草产品加工步入规模化、商品化轨道,紧盯农产品加工、农业配套制造、轻纺服装、电子电器、新型建材、能源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强园区、建平台,育核心、促提升,工业经济向深度发展,增加值达到21.26亿元,年均增速12.4%。

坚持文化旅游兴业,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启动红色文化产业园建设,完成会师旧址保护规划、状元历史文化园详规设计,注册了状元历史文化园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推动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升级,汉唐街“九馆一中心”已开馆运营;加快新型服务业发展,新成立电子商务服务企业2家。

装点此关山,明朝更好看。全面推进“四县三区两城一市”建设大发展战略,一个崭新的会宁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新闻推荐

会宁丁家沟帮扶帮到农民心坎上

本报会宁讯在会宁县丁家沟乡,有一片380多亩的林地。树林中,成群结对的鸡群分散其间,它们或觅食,或飞跃嬉闹,一派生机勃勃的场景。据养鸡场的负责人介绍,这里是省残联帮扶指导下由当地7户农户组建慧宝农...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会宁着力建设“四县三区两城一市 ”)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