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会宁新闻 > 正文

水到渠成陇中“拔穷根摘穷帽” ——走近跨世纪引洮工程(下)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5-05-15 22:2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祁玉洁

水是生命之源,世世代代生活在陇中干旱地区的人民对水的渴望如同对生命的渴望,什么时候不再为水而犯愁,几乎成了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梦想。几经波折上马兴建的引洮工程,经过建设者8年的努力,让陇中地区几代人喝上洮河水的梦想变为现实。

水来了,摆在陇中旱区怎么样有效利用水又是一大问题,只有打造最严格的节水型社会,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帮助旱区人民脱贫致富。

喝上洮河水是奇迹

“洮河水,喝起来就是甜,味道好! 30年前,我们村子饮用地下水得大脖子病、甲状腺病的人很普遍。”渭源县元古堆村高英霞、马宝生夫妇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高英霞说:“家里养猪养羊特别费水,以前一天至少要拉三到四次水,而且担一趟水要排一两个小时队,特别费时费力。做饭等着锅干了,一趟水还挑不回来,哪家要是盖房子,就得专门抽出三个劳力用三马子去拉水,乡亲们一年四季都奔波在找水的路上。”

村民们为水犯愁的痛楚在2014年12月28日得到了改变。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线通水,定西、白银、兰州等市7县区150多万群众不再在“十年十旱”中苦熬,陇原19万余亩旱了千年的土地成了水浇地。

“引洮一期工程的通水,彻底改变了渭源县元古堆村的生活方式。有了自来水,家里的环境和卫生有了很大改变,今年全村装了280台热水器,村民们从地里回来就可以洗上热水澡。”元古堆村村干部赵怀伟说。

赵怀伟还说:“元古堆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外打工,村里留下留守老人,元四社64岁老人张进录家住半山腰,为了保障老人用水问题,他的女儿放弃外出打工机会,抽出时间专门给老人挑水。自打洮河水引到家门口,彻底解放了劳动力,同时解除了农村留守老人用水不便的后顾之忧。

会宁县牛河村参加过上世纪引洮工程的85岁老人牛应笃眼里满含泪水,他激动地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能把洮河水引到家门口,能喝上洮河水简直是奇迹!”

工程建设攻破世界性难题

引洮工程规模恢宏,投资巨大,是甘肃中部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也是事关陇中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

引洮工程2006年开工,开工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介绍,在110公里长的总干渠中,要开凿隧洞18座,总长超过96公里。其中,最长的9号隧洞达18.275公里。如此多的隧洞还要经过西秦岭、兴隆山、马衔山山地及陇西黄土高原三大区域,这个庞大的地下工程,要让洮河水穿越几千米的地下后进入甘肃腹地非常难。

引洮工程总监理工程师胡学平介绍:“2010年总干渠3号、7号、15号隧洞在挖掘中出现涌水、涌砂、突泥、变形、塌方等复杂的地质情况,一个个均为世界性难题。”

“2012年6月,7号隧洞在剩余230米处频频出现涌砂、突泥情况,成为工程的拦路虎,严重影响了整个工期。为了赶工期不得不采取冷冻措施,将这块松软的地质变得坚硬起来,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用了两年时间打通了这条肠梗阻。”胡学平说。

“3号隧洞是引洮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经常出现塌方、涌水现象,这种现象是地质勘探中没有预测到的,后来经专家考察研究,确定此处有个地下暗河。出现了两次大的涌水,最大流量达到每小时1640立方米,这条地下暗河淹没了洞内的变压器、水泵等大型设施,最后几乎淹没了整个隧洞。”3号隧洞项目经理牟景介绍,排水抢修中,工人在盛夏酷暑,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站在齐腰冰冷刺骨的水中作业,腿疼,关节疼,腿部浮肿,严重者出现小便失禁。

再大的困难也要迎难而上,肩负引洮工程建设重任的省引洮建管局领导班子在上百公里的引洮总干渠18座隧洞全面铺开作战,针对工程建设中的疑难险段,研究对策,破解难题,不断推进。

数千名建设者,放弃节假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常年奋战在工地一线,冒酷暑,抗严寒,承受着地质灾害多发、物价上涨、劳务紧缺、资金链断裂等各种风险和压力,攻破一道道难关,拿下一个个战役,最终保证了引洮工程的贯通。

下好产业发展这盘棋

“以前受水制约,只能开磨坊,搞些来料加工产业,现在引来了洮河水,我贷了3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生产-收购-加工一条线的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安定区大坪村46岁的冉勇说。

安定区葛家镇的王成文告诉记者:“去年没通水时,我养了4只羊,现在有了洮河水,羊数发展到了十几只,今年卖羊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

2014年12月29日,清澈的洮河水从九甸峡水库取水闸口倾泻而出,涌入100余公里的引洮总干渠,然后顺利进入定西境内受益区,全市86.81万城乡居民喝上了甘甜可口的洮河水。在今年的春灌中,3万余亩的耕地浇灌上了洮河水,引洮工程开始发挥效益。

“陇西首阳水厂扩建成功,使全县增加灌溉面积2.6万亩,推动了渭北高效农业示范区节水农业发展,农户通过大棚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种植产业探出了脱贫致富的路子。”陇西县县长陈彦吉说。

得益于洮河水的惠泽,会宁头寨镇牛河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成了西北企业化经营规模最大的苹果种植基地。该种植基地将2000亩的旱区平整为水浇地,将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样是地,种植粮食亩均收入300元,然而变成水浇地亩均收入能达到8000元。

定西市市长唐晓明说:洮河水来了,怎么用是一大课题,各地区要护好渠、管好水、用好水,确保工程发挥效益。定西将初步考虑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牧业、养殖业、蔬菜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大做强。

打造最严格的节水型社会

引洮工程两期全部建成后,有望每年向11个县区425万人口供水5.5亿立方米,陇中千百年来缺水的情况将得到改善。同时,陇中地区也在打造最严格的节水型社会,力求不浪费一滴来之不易的引洮水。

立项论证之初,引洮工程被确定为“农业灌溉工程”。随着观念的转变,引洮工程一期通水后,70%的供水将用于非农业用水,农业用水被压缩到30%, 原本计划发展灌溉面积30万亩,最后压缩为19万亩。

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路泽生说,“占七成的非农业用水,首先要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其次为生态用水、工业用水。大幅压减农业用水,因为以双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代表的旱作农业在陇中一带很普及。”

省水利厅厅长魏宝军说,工程通水后应该发扬旱区人民节水的优良传统,甘肃将通过建立水权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工程受益区建成严格的节水型社会。

新闻推荐

第四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6日鸣锣

本报讯(记者于娟)第四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将于8月6日—18日在会宁县举办,届时共有10台大戏,158折小戏、小品、折子戏参赛,参赛剧目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这是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首次走出兰...

会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会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水到渠成陇中“拔穷根摘穷帽” ——走近跨世纪引洮工程(下))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