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会宁新闻 > 正文

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来源:甘肃日报 2012-10-15 00:25   https://www.yybnet.net/

——甘肃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综述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生,事关稳定,事关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事关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一定要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

前不久,中纪委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纪检组长、部党组成员袁彦鹏在甘肃调研时认为,甘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很明显,许多工作措施是结合本省的实际所进行的实事求是的创造。

——题记  

吕宝林

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甘肃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王三运强调要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取向。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构建“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市场配置为基础,引导基层就业为主渠道”的就业格局,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就业率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稳步增长的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85%以上:迎难而上创佳绩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蔓延,全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在非常时期省委、省政府坚持非常责任、非常决心和非常措施,迅速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六条措施”“七条意见”和“九大行动计划”,使当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85.1%,城乡就业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完美的上升曲线。

2011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创历史新高,全省共有18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比上年增长5000人。其中,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10.6万人,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6.5万人,省外院校甘肃籍毕业生回生源地择业约1万人。通过努力,到2011年年底,甘肃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5.6%,有9.1万人实现了就业。

今年,甘肃省有18.5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比上年又增加了5000多人。截至目前,就业率达到了71.2%,全年85%的目标可以实现。

亮丽的数据背后是始终无法回避的就业压力。

甘肃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劳动力年均达44万人,加上需要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50万人左右。但是全省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仅15万个,加上补充自然减员等,最多可安排就业25万人左右,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达20万人以上。

单就高校毕业生就业而论,来自国家人社部的预测分析认为,未来三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平均每年将达680万人以上。甘肃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每年待就业人数18万人左右,其中,2013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11.7万人,2014年12.7万人,2015年13.5万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

而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甘肃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对的现实却是:工农业基础薄弱,就业空间和岗位十分有限。同时,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给就业工作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面对困难和压力,甘肃省坚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坚持实施民生实事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项目,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进村(社区)”“村官”“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各类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积极开展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由于措施得力,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位一体”:多管齐下促就业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中,甘肃省逐渐探索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市场配置为基础,引导基层就业为主渠道”的就业格局。

——在政府层面。全省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理顺了管理体制。同时,积极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坚持统筹实施就业民生项目和基层就业项目,既引导和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为基层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特别是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不利影响,甘肃省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促就业,使全省就业工作很快走出了低谷。

2011年6月,省政府审时度势,在总结以往政策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意见》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各类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意见》是甘肃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的出台,对于改善就业环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人才资源配置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

——在市场层面。2008年10月,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启动实施了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规划。通过三年建设,累计投资6亿多元,基本建成了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推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促进充分就业搭建了良好平台。

其中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是省政府斥资1亿多元打造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2010年6月正式落成启用以来,中心几乎每个双休日都会举办人才招聘会,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服务业务,平均每天接待群众达400多人。中心已经成为全省各类人才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重要窗口。

——面向基层就业。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是基层特别是农村发展急需各类人才。面对这一特殊省情,甘肃省坚持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在建立完善政策导向机制的同时,按照统一工作协调、统一招考、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服务期满安置原则,统筹实施好政府促进就业民生实事项目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等基层服务项目,吸引带动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建功立业。

每年1.8万名:政府引导促就业

提起省政府民生实事促进就业项目,近年来已在全省农村基层就业的9.6万名高校毕业生至今仍然充满感激,特别对贫困家庭毕业生而言,工作是全家的希望,是民生实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让这些学子放飞了梦想。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带来的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斥资2亿元购买岗位,全面实施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每年选拔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并将其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到2012年,民生实事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四年累计安置毕业生43838名,既解决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又为农村基层教育、医疗、畜牧兽医、农技、社保、文化、旅游等领域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其中,为支持甘肃省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甘肃省通过为民办实事就业项目,共安置了3838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一举解决了农村纯农户、纯牧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问题,这是祖祖辈辈在农村土地上耕耘的农牧民家庭想都不敢想的事。中央电视台分别在新闻联播和专题节目中进行了特别报道,认为甘肃省集中解决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具有地方特色、全国首创,是一项阳光惠民工程。

同时,认真组织实施选拔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计划。“三支一扶”项目实施9年来,全省共选拔126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进村(社区)”计划6年共选拔了12000名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工作。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安排部署,还组织实施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几年来共选拔2.6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2012年,甘肃省高校毕业生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和五大基层服务项目共有13.1万人报考,比上年增加1.5万人,共计招录1.9万余人。

今年4月13日,中组部、人社部等八部门召开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由于成绩突出,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庞波应邀在北京主会场,作了题为《不断创新 统筹兼顾 深入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实施》的典型发言,向全国介绍了甘肃省“三支一扶”工作经验。

庞波在发言中说,在甘肃,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和基层服务项目,不仅是一项就业工程,更是一个人才配置工程。从就业角度来说,每年能解决上万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能带动数千个家庭脱贫致富。从人才配置角度来看,缓解了基层特别是农村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

2008年7月从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郑麦丰通过“三支一扶”考试,进入西和县十里乡卫生院工作。在基层工作期间,她除认真协助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工作外,还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把全乡每村每户的新农合参合信息全部输入了计算机,为当地新农合信息化管理贡献了力量。在十里乡元滩村驻村期间,她每周都会走家串户为村民做免费体检,并进行常见病的防治与宣传,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徐玉肃大学毕业生后通过“三支一扶”考试,被分到了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支教。独山子东乡族乡是酒泉地区一个比较偏僻、贫穷的少数民族移民乡,由于学校老师紧缺,徐玉肃在担任语文教学的同时,又自愿承担了科学、音乐、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教学,一身数任,虽然累,但她觉得很充实。

20万:市场主渠道作用凸显

从今年9月份开始,兰州理工大学已经举办校内招聘会近80场次,为学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

如今,通过各类招聘会、通过市场找工作已经成为毕业生的共识,省内各高校每年也都会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园举办多场次有针对性的招聘会,由学生自主择业。

市场是人力资源配置主渠道。近年来,甘肃省致力于建设统一规范、开放而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市场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作用和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

位于省城兰州的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和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是甘肃省最大的两个人才市场,也是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择岗的首选之地。仅今年上半年,两个市场就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58场次,累计参加招聘会的企事业单位达4400多家,提供各类招聘岗位21万个,有30多万人次参会求职,5.73万人次通过市场找到了工作。

据统计,近三年,新落成的省人力资源市场已累计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近350多场(次),先后吸引近3万家单位参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00多万个,超过20万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市场找到了工作。

在办好现场招聘会的同时,省高新技术人才市场还积极与全省各市、州、县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充分发挥省级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信息送到求职者家门口,方便基层求职者求职。此外,积极探索 “市场+网络+报刊”三位一体的人才招聘模式,通过旗下西北人才网站、《人才周刊》,多渠道发布人才供求信息,打破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为求职者提供方便,受到了求职人员的肯定和好评。

297.7亿:吸纳带动137万人就业

魏帮军,兰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今年6月临近毕业时,他谢绝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邀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学校对他的创业项目进行了评审,在通过评审后为他无偿提供了创业基金和场地,还帮他办好了工商、税务等手续。

兰州交通大学是全国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学校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4%以上。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过程中,学校通过多种举措,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行业就业,引导毕业生理性选择工作、升学或创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魏帮军就是该校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之一。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就业之源。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实现自身就业,还可创造就业岗位,具有倍增效应,是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甘肃省近年来不断完善以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培训为主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通过举办大学生基层建功立业、自主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厅长进校园”活动,开展全省创业大赛,在电视台开办《创业进行时》栏目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有利于促进全民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创新创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将小额担保贷款作为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充实基金、落实贴息,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全省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工作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健康有序发展。

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新增贷款3亿元,直接扶持0.9万人创业;2009年新增贷款9亿元,直接扶持2万人创业;2010年新增贷款75.5亿元,直接扶持18.6万人创业,新增贷款额居全国第一,累计贷款居全国第三;2011年新增贷款75亿元,直接扶持18.1万人创业,新增贷款额居全国第二,累计贷款居全国第三。

今年1月至8月,全省新发放贷款13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9%,新增贷款额居全国第一;新增担保基金7.7亿元。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发放贷款297.7亿元,贷款余额为243.9亿元;累计落实担保基金25.2亿元;到期贷款回收率97.7%;吸纳带动就业137.1万人。

不变的关怀:帮助困难群体就业

针对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和女毕业生就业较难的问题,甘肃省不断完善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就业指导、重点推荐、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1年,张掖市财政部门拿出150多万元用于援助困难毕业生就业;临夏州从州直行政事业单位拿出277个公益性岗位,用来招聘高校毕业生中的困难群体;天水市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700多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实现了就业。据统计,2011年全省累计在公益性岗位上安置高校毕业生4018人。

从2011年12月下旬至2012年1月中下旬,甘肃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帮扶到人、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务到家”为主题,以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和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为主要内容的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据统计,援助月活动期间,全省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17708户,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5163人,帮助1512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帮助22041名就业困难人员享受了就业政策;认定零就业家庭1527户,帮助1465户零就业家庭中的1492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在一些“非常时期”,甘肃省人社部门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给予了格外关注——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甘肃省陇南、甘南灾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确定河北、辽宁、山西三省向甘肃省地震灾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经甘肃省协调努力,其中河北省提供128个用人单位、200个就业岗位,山西省提供193个用人单位、1072个就业岗位。新疆自治区主动与甘肃省联系,提供用人单位75个,就业岗位100个,为甘肃省灾区毕业生送上了一份特别的关爱。

2009年初,为应对金融危机,甘肃省人社厅按照两地政府有关协议,积极与新疆人事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沟通协调,签订了有关人才输转的协议书。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100余家单位组成的招聘团来甘肃省兰州、天水、定西等地招聘,共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433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事业单位岗位,受到了甘肃省毕业生的青睐。

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甘肃省及时下发《关于对舟曲灾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优惠扶持政策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积极协调帮助实现就业。省上给舟曲县下达了125名高校毕业生招录指标,其中公务员25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0名,帮助灾区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为毕业生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个理论:人才循环经济理念助力就业实践

今年8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庞波的理论文章《欠发达地区与“人才循环经济”》,介绍了他的人才循环经济理念。

人才循环经济理念就是促进人才资本快速循环利用,高效增值的理念。2008年,庞波提出人才循环经济理念,并将其作为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大力支持和鼓励“富余人才”到省外就业创业,一方面欢迎本土籍人才回乡创业,形成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短线人才能按需求不断流入,长线人才能按需求不断流出的良性人才经济循环链。

之所以提出人才循环经济理论,主要是要解决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了甘肃省的城乡就业。二是全省13个重点发展领域的5300多个发展项目急缺各类人才11.7万人。一方面人才总量不足,另一方面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充分利用,被闲置浪费。他提出,急缺人才的引进能带来效益,富余人才的输出同样也能带来效益。毕业生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有效输出,会给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地区,带来明显或潜在的经济效益,而且,这种效益是可再生的、可循环利用的。

人才资源在循环利用中,会直接带动知识、技术、观念、资金等要素的循环利用。他对高考状元县会宁县进行了考察。恢复高考后,会宁向全国输送高校毕业生5万多人。从眼前看,会宁毕业生的流出带动了一个个家庭的脱贫致富;从长远看,毕业生的输转,提高了人才利用率,提高了人才素质,而且从观念上对会宁发生了潜在而深刻的影响。此外,每年有数百名高校毕业生回家乡创业,带回了资金、技术,又形成了可再生的、良性的人才经济循环链。

人才循环经济理念在甘肃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三个有机的链条。一是形成了高校毕业生人才循环经济链。全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年组织3万多名省内长线专业高校毕业生到省外就业,同时每年引进1万余名短线专业高校毕业生到省内就业。在这种循环中,毕业生囤积与短缺的矛盾同时得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3年内为基层事业单位配置毕业生人才近11万人。二是形成了专业技术人才循环经济链。省上制定了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急缺人才计划,仅2011年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000多名。特别是采取了柔性使用方式,加快了高层次人才资本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人才资本利用效率。三是形成了劳务人才循环经济链。全省每年培训劳务技能人才50多万名,有计划输出500万人,劳务收入500多亿元。同时有不少劳务人才回乡二次创业,一些新技术、新理念和管理办法随着人才的循环输入甘肃,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庞波还提出了人才循环经济的三种表现形式:以时间为序的“线循环”,跨省、跨国的“域循环”,国家或省市区域内的“体循环”。作者认为“体循环”过程中阻力较小,循环速度相对较快,耗能小但收益大。目前甘肃省在尝试“体循环”模式。2009年以来,全省实施民生实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和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等项目,每年配置1.8万名毕业生到乡镇、街道从事教育、卫生、农技、畜牧、文化、旅游、社保等工作,规定3-5年的服务期限。同时,每年从基层选拔数千人补充到省、市州上一级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被选拔人员规定必须有2-5年的县乡工作经历。另外,在省内放活人才管理,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多职多薪;鼓励职务成果转化。

人才循环经济理念在甘肃省的实践,使人才循环经济的效益初步显现,不仅有效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确保了就业形势和人才队伍的基本稳定,而且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人才循环”,确保了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人才需求,为全省社会和谐、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了积极贡献。

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的民生大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全社会一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就业工作,研究和挖掘政策潜力,提升就业质量,这样才能形成健康持续、良性循环的就业局面。

新闻推荐

同力跨越 富民兴陇

——甘肃省优秀融资性担保机构巡礼(一)为促进甘肃省融资担保业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到群众中去2012-10-28 00:21
评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