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会宁新闻 > 正文

会宁:林下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来源:甘肃日报 2012-09-06 00:3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 泳

集体林权制度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后,会宁县紧紧抓住农民拥有经营林业自主权的有利时机,以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为重点,综合推进配套改革,通过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干旱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路子。

林下种草 成为致富法宝

“今年的雨水很多,这林下种的紫花苜蓿已经是第二茬了,还在蹭蹭地长。”8月20日清晨,站在自家的退耕还林地里,看到一行行山杏树下套种的紫花苜蓿已经长到20多厘米,53岁的会宁县汉岔乡农民周凤岐喜不自禁。虽然天还下着毛毛细雨,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来瞅瞅苜蓿的长势。

退耕还林以前,周凤岐家的25亩地都种的是粮食,由于天旱,一直没什么收成。他回忆说:“那时候,这么多地1年最多能收入3000元。可钱再少也得继续种,农民不种粮食再能干啥?”退耕还林后,周凤岐响应政府号召,在退耕还林地栽上了耐旱的山杏,几年过去了,山杏给他带来的收入渐渐多了起来。林改以后,周凤岐又在山杏树下种上了更加耐旱的紫花苜蓿,1年能收入9000多元。

周凤岐去年底拿到了自己退耕还林地和承包林地的林权证,现在他有15亩退耕还林地和17亩确权后新承包的宜林地。周凤岐告诉记者:“去年我家靠这15亩退耕林地里的山杏和苜蓿就收入了1万元,在会宁这么干旱的地区,农民能依靠林地增收,这是祖祖辈辈都不敢想的事。”

尝到甜头的周凤岐如今在17亩的承包林地种上了柠条,以后要在自家的林地里放手大干。

会宁县林业局局长王秉奎介绍说,会宁县饲草资源较为丰富,紫花苜蓿及红豆草等多年生人工牧草有167万亩,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林下种植的优质紫花苜蓿就达30万亩,饲草料总产量达到300万吨,其中紫花苜蓿等青干草60多万吨,紫花苜蓿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省首位。

林下养殖 促进农民增收 

平头川乡马路村村民李玉军2009年在福建龙岩打过工,龙岩人的林地生态鸡养殖利润可观,一只鸡市场价为150元左右,让李玉军很是“眼馋”。由此,他便萌生了回乡发展林下养鸡的念头。

去年4月,李玉军回到家乡后,利用自己承包的22亩林地和以每亩25元的价格从其他农户手里转包的300亩林地,投入6万元建成鸡舍150平方米,选择购进了九斤黄鸡、芦花鸡等品种,先后分两批饲养出栏成品鸡4000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第一批销售2000只,就全部收回了鸡苗和鸡舍投资,第二批销售2000只,每斤买到了15元以上,净利润10万多元。

通过去年的实践,李玉军已经成了林下养鸡的专家,他一直想把自己总结出的林下养鸡经验与其他林农分享。他说:“首先,林地散养鸡不会破坏林木生态环境,而且,鸡粪能供给林地养料,利于草木生长。林地鸡觅食昆虫,是天然的灭虫和林木保护专家。林下养鸡不但解决了林地闲置的问题,有效地利用了优势资源。最重要的是,林地散养鸡投资成本低,见效快,劳动强度低,饲养方法简单,几百只到几万只,每家每户都可以养,是群众致富的好门路。”

李玉军说:“林下养鸡成本很低,鸡主要靠林地的昆虫、草叶为食,由于是生态放养,鸡肉鲜美,市场上很受欢迎。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有了林木和养殖的双重收入。”今年,李玉军的计划是扩建4个蓄水池,增加移动式鸡棚。他还准备建设屠宰场、冷冻真空包装厂,对全乡的饲养鸡进行机宰和包装上市,创造自己的生态鸡品牌。“如果不是林改,咋会有条件发展林下养殖?”他说。

在柴门乡二十里铺村,村民陈正军今年也在租赁的承包林地里搞起了圈舍养鸡,一共养了5棚1200多只生态鸡。

天还下着小雨,平时在草丛中啄食昆虫、奔跑嬉戏的小鸡都躲在鸡棚里。中午时候,陈正军和好了饲料,他在鸡棚前的大喇叭里放出欢快的音乐,早已“训练有素”的生态鸡听到音乐后纷纷拍动着翅膀,成群结队出来吃食。

陈正军说,他早就发现生态养殖的前景很好,非常想投入,苦于没有足够的生态条件,一直无法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大家都有了林地,让他找到了实施的空间。去年,陈正军一次性租赁了200亩的承包林地来发展林下养鸡,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收入8万元。

去年,在会宁县依托林地资源发展生态养鸡的农户有320户,养殖生态鸡32.4万只,销售22.68万只,存栏9.72万只,至今年5月底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50万只。

林下经济 带动加工产业

林下经济的发展,使会宁县发展起一批林产品加工企业。

紫花苜蓿耐旱易生长,在会宁县有很大的种植面积。甘肃会丰草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就是紧盯这一优势资源,在会宁县甘沟驿镇甘沟村投资建厂,发展起了草产品饲料的生产、加工与销售。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去年4月,选择在甘沟驿镇建厂主要是因为这里处于几个大的苜蓿种植区中心,易于收购。目前,公司在大沟、四方等乡镇设立了收购点,并与多个草收购经营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去年,会宁县遇到罕见的极端干旱天气,在苜蓿草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公司依然全年收购苜蓿251吨,各收购点收购200多吨,合作点收购3000吨左右,年经济效益实现200万元。

与紫花苜蓿一样,山杏也极其耐旱,在会宁当地有很长的种植历史,林改以后,林地承包到户,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植杏树的积极性。目前,会宁全县杏林达35万亩,年产杏果1.2亿吨左右,年产值上亿元。

会宁县下岗职工赵振甲瞅准了山杏这一有利资源,自筹资金加上银行贷款投资700万元建成了会宁县金鑫杏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公司生产杏仁露3000万听,完成产值6300万元,税后利润900万元。

谈及企业的未来发展,赵振甲充满信心地说:“我要借助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和政府抓林下经济发展的东风,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依靠栽植杏树增加经济收入。”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辖28个乡镇,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有林业用地240.34万亩,其中集体林改面积177.3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为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2011年,会宁县发展林下经济总收入达到2.54亿元,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3.2万个就业岗位,全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475.7元。

随着林下经济的发展,在会宁县学习林下种植、养殖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依靠林地实现增收的群体正迅速壮大。

新闻推荐

会宁县公安局、交警队、文明办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122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举行

近日,由会宁县公安局、交警队、文明办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的“122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在县城举行,现场发放“幸福之路就在脚下”“致广大驾驶员朋友的公开信”等宣传资料50...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会宁:林下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