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林讯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西林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切实解决搬迁后续发展问题,通过
“四个帮扶”,让搬迁群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确保贫困群众住得下、发展好。
开展“产业帮扶”。既发展“短平快”产业确保当年见效、当年有收益,又发展“中长期”产业确保长期有收益、奔康有保障,积极探索各类搬迁产业脱贫模式:一是依靠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互助资金组织,保护好搬迁户原居住地山林、土地的权益,利用搬迁群众山林权益、承包土地等资源参与入股各类扶贫企业,构建以“三变”(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主要内容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搬迁群众资源性收益。二是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特色旅游业。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安置区搬迁农户,针对性扶持发展茶业、水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养殖业,拓宽增收渠道;对依托县城城区、茶叶水果主产区的农户,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重点扶持发展劳务、运输、餐饮等服务业解决就业问题;对依托重点旅游景区的安置区,在安置区风貌、民居样式及功能设计上,突出旅游形象和接待服务功能,并引导农户参与农家乐旅游,借助旅游增收。
开展“就业帮扶”。对搬迁群众实行“一扶四免三优先一确保”就业扶持政策,即扶持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进行自主创业;搬迁群众子女免学费就读本地职高,免费参加创业等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免费培训,免费推荐搬迁群众到相关企业、用人单位就业;符合就业困难条件的安置区群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就业或提供公益性岗位,优先落实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优先扶持自主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的搬迁农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开展“入股帮扶”。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探索开展“金融扶持、入股分红”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等支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为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含3年)免抵押、免担保、按基准利率财政全额贴息的信用贷款,并积极引导和鼓励搬迁群众通过申请扶贫贷款入股县城投公司等政府认可的企业,进行“入股分红”扶助,通过“入股分红”提高搬迁群众现金收入,确保搬迁落户后收入有来源。目前,已入股分红548户2396.4万元。
开展“联建帮扶”。探索建立“迁出”地与“落户”地党委和政府、包村单位、村级组织、党员干部“互动互促、户帮户、组联组、村带村”的帮扶联建格局,动员“迁出”地与“落户”地结对帮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一切力量积极参与易地搬迁大扶贫活动。今年以来,全县共发动3449名领导干部进驻搬迁地,开展“进移民家、知移民情、连移民心、解移民难”活动,切实为搬迁群众1307户5521人解决搬迁期间的生产生活困难和落户后的发展问题。
□韦忠纯
新闻推荐
10月17日上午,西林县古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正在向群众免费发放油菜种子。据悉,此次活动古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向仙仁掌、西舍、周洞等19个村贫困农户免费发放“花油3号”油菜种子2000包共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