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垌硝村,提起村党支部副书记马义东时,村民们都说他是苗乡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1994年7月,马义东中学毕业后也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到广东打工,一直在外漂泊的他于2013年选择回到他的故乡——那佐苗族乡垌硝村卫鸭屯。刚回到家乡时,他看到乡亲们的生活依然很贫困,寨子上的房子和他出去的那年没有什么两样,家乡的发展靠什么样的产业?他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这个问题,直到县里鼓励种植田七后,他才看到了希望。2013年,马义东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承包了94亩田地试种田七,通过几年的认真管护,他种植的田七获得成功,年均纯收入达到40000元。于是,马义东开始带动周边群众一起种植田七,寨子上有3户群众跟他种植田七,家庭实现年增收30000多元,还买了私家车,过上了小康生活。
2014年,马义东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开始养殖蜜蜂,从2014年至今,他常年养有200箱蜜蜂,每年卖蜜蜂收入达20万元。“到2017年,我养殖的蜜蜂将增加到600箱,2018年将增加到1000箱。”马义东告诉笔者说。在马义东的带领下,有15户群众参与到蜜蜂养殖的队伍中来,其中有6户是贫困户。每个贫困户都养殖有20箱蜜蜂,为贫困户创收20000至30000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马义东深知一人富不算富,群众富才算富的道理。2013年6月他担任垌硝村党支部副支书以来,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田七产业和蜜蜂养殖,还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采取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应对市场生产要求,以提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吸引更多的群众入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群众通过养蜂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蜜蜂养殖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下一步,我们合作社将动员更多群众走养蜂这条路,共同发展蜜蜂养殖,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马义东告诉笔者说。
新闻推荐
□王志姑文/图特色小吃是人们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西林县就有不少特色小吃,其中牛干巴、油团粑、蛋夹粑是笔者常吃的,现在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制作方法。回味无穷的牛干巴1.先把新鲜的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