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省尾”西林县马蚌镇,居住着壮族、汉族、
苗族、彝族等民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举办跨省山歌联谊会,其中有一个举足轻重的文艺节目,那就是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的唢呐吹奏。
吹奏唢呐是马蚌人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新房庆典、老人逝世,或是嫁娶,亲戚朋友都要吹奏唢呐前去祝贺或致哀吊唁,这种风俗习惯一直沿袭至今。
马蚌唢呐分汉语调和壮语调两种,在调法和鼓技上,叉、锣法略有差异,各有千秋。吹奏唢呐既是娱乐活动也是文化传承。在20世纪60~80年代,每个村的男子,不管大小老幼,都以吹奏唢呐为娱乐,他们在茶余饭后或者过年过节就来到村头或是某个人的家里聚集,或吹或打,或学或教,共同切磋唢呐技艺,各得其乐。生长在那个年代的男子基本人人会吹唢呐,即使不会吹,也会玩娴熟的鼓法和叉、锣技。
唢呐队一般由5个人组成,2个唢呐手、1个鼓手、1个叉手、1个锣手。走着吹奏的时候,唢呐手在前,鼓手、叉手依次。唢呐内容丰富,曲调优雅,耐人寻味。高兴的时候,声调亢奋高昂,振奋人心;哀悼的时候,曲调委婉低沉,催人泪下;玩斗的时候,曲调诙谐顽皮,悦耳动听……在马蚌,唢呐队很受尊重,每当听到“啲呤罗呤罗……”的唢呐声,主人总会急忙出门迎接,待以厚礼。吉庆的时候,唢呐队队员个个精神振奋,大展其能。兴之所至,敲打锣者会情不自禁上房顶揭走瓦片,让锣穿檐而出。唢呐队之间还喜欢斗角,往往是几个昼夜不分胜负。技不如人者,会心悦诚服地俯首称臣,一生以师待之。
马蚌的唢呐不仅出现在该镇各村寨之间,还出现在跨省的大场面之中,很是受人青睐
。
新闻推荐
本报西林讯为加快贫困村脱贫摘帽步伐,西林县多方筹措资金,再投入1.2亿多元修善贫困村村级道路建设。该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边缘接合部,到2015年底仍有41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1.46%,特别是由于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