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琳 本报通讯员 贺亮军
从没有支柱产业的荒山坡,变成瓜果飘香、六畜兴旺的花果山;从脏乱差的移民村,变成家家都通水泥路,户户有小洋楼的新农村;从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的贫困“问题村”,变成人均收入接近6000元的脱贫和谐村。5年来,自治区农业厅结合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新丰村的实际,找准优势农业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组织建设,助推新丰村成功脱贫摘帽。
说起村里的变化,新丰村支书熊章乐深有感触——5年前新丰村是一个没有主导产业的荒山坡。2011年,自治区农业厅到村定点扶贫,制定了“一轴两翼”发展计划,即以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产业为轴,以种植业砂糖橘、食用菌和养殖业麻鸭、林下鸡为翼,驻点第一书记和不定期选派的专家帮扶新丰村发展特色产业,对村集体果园进行水肥一体化改造,建设地头水柜和沼气池。并协调各部门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在粮食生产、农产品安全、特色产业、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民技术培训等领域给予精准帮扶。目前,共扶持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5家,实施土地流转160多亩发展高效农业,成立农家乐餐馆服务8家,一系列农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
新丰村是因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淹没,由马蚌乡搬迁而来的移民村。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村民观念落后,村里基础设施滞后,无一条通村水泥路,村中脏乱差,刚搬迁的村民一部分又返迁马蚌乡。美丽广西系列活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农业厅指导该村打造“生态名村”——硬化沿河道路,安装路灯;建设垃圾池、沼气池;建立野外钓鱼基地;修建文化戏台,配备广播设备;支持村里成立壮剧团。如今的新丰村已相继获得自治区“卫生村”“绿色村屯”“全国野外休闲基地”等称号。每年8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云集新丰。2015年,新丰村接待外来游客约4万人。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自治区农业厅21个处室(站)党组织分别与新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全面强化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5年来,新丰村党支部先后被西林县委授予“先进村级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新丰村人均纯收入5587元,是2011年3070元的1.8倍。2015年12月,经西林县扶贫领导小组初步验收,新丰村整村推进扶贫目标全部完成,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仕兴本报通讯员周顺彬马国林往昔,这里是“省尾”,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发展滞后;今朝,这里是活力“西大门”,经济建设风生水起,人民安居乐业,一片沸腾。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