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在田间地头、工地户外穿梭耕作;晚上,他端坐桌前,读书执笔耕耘。在广西最西边的西林县,有这么一位酷爱阅读的农民。他叫黄志伟,白天务农,夜晚阅读创作。经过20多年辛勤笔耕,他不仅写出了一本书,还成立起广西少有的农民文学社。
由于家境贫困,黄志伟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怀揣着文学梦,他在闲暇之余迷上了阅读,每天只要有空闲,就捧起书来读。当时村里没有电,他就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耙田、犁地的时候,他也带上书和笔,灵感一来,就记录下来,晚上回家再加工琢磨。一个整天在田里、工地里忙碌的农民,却对文学如此痴迷,村里人笑他“附庸风雅”。但他没有在意,仍坚持阅读和写作。看着如此痴狂的丈夫,最初反感的妻子渐渐地受到丈夫影响,也一起加入读书写作行列。
为了谋生,黄志伟进过工厂,守过工地,当过建筑工。尽管生活漂泊不定,但他一直没有放弃阅读和写作。也正因为这份坚持,他写出了“名堂”。1991年,他写的第一首诗《天各一方》在当地报纸上发表,得到5元钱稿费,马上买了面条回家。父母见状,转而支持他阅读写作。自己拥有的书毕竟有限,获得灵感也需要交流切磋。渐渐地,他结识越来越多爱好文学的朋友,并想到创办文学社。
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广西少有的农民文学社。有了自己的文学社,黄志伟与同伴们的创作积极性大大提高。虽然在文笔上没法跟专业作家相提并论,可他们的作品就地取材,写的都是新农村家长里短的身边事,有感动、有辛酸,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当看到许多年轻人到外地打工,家乡民俗、壮族山歌等日益消逝,他们激发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激情,创办了内部刊物《金色田园》。社员们的创作不再是自娱自乐,作品通过一本本散发油墨芳香的刊物走出了田间地头。
如今,文学社发展到10多人。由于许多农民作者没有电脑,他们就用信纸写好初稿,再转给黄志伟用电脑打好发出去。白天忙着手拿砖刀敲砖的人,晚上两手又忙着敲击键盘。因为,他们急切地要出版文学社的文集——《梦萦山涧》。
(班 雯 何宏胜)
新闻推荐
本报西林讯近日,笔者走进西林县汇浤工贸有限公司的党员活动室,非公企业党建之风扑面而来,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承诺公开栏、三会一课、上墙制度等一应俱全,党组织的“两个作用”在这里得到充分发...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