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周顺彬
百色第二批“第一书记”陆续到村已经一段时间,他们是否已经接过扶贫“接力棒”?
6月24日早晨,记者来到西林县坡皿村。
西林县八达镇坡皿村有6个自然屯,936人散居在座座山垄里,自治区质监局两年的倾力扶贫,人均收入由不足2000元达到了4280元,减贫300多人。
新驻村“第一书记”叫杨昌旺,是自治区质监局派驻坡皿村的第二任,个子不高,特别开朗,一见面,话匣子就打开了。
杨昌旺带领记者一行参观杉木树种植基地。全村已种植杉木8000亩,长势良好,再过8到9年就可收获,预计亩产值1万元,全村总收入为8000万元,平均每户可有37.2万元。
“我们局长陈鸿起考察坡皿村后,亲自拟定了短、中、长期产业搭配发展的方案。杉木种植作为我村的长期项目,是前任建立起来的,到我这里,维护好就可以给农民带来收益了。”杨昌旺介绍,目前,全村的中期项目有砂糖橘、板栗、黑桃、油桃、油茶等;短项目已经有饲养大牲畜630头、生猪920头、家禽3200羽。
来自同一个系统,方便沟通,也方便对接。杨昌旺上任后,前任刘海华用一个月时间带着他熟悉原有的贫困档案资料、全面了解每个扶贫基础设施、产业的进度情况等。甚至,针对每一个家庭的差异化扶贫的切入点都做了很好的交代。
“已定的中长期项目,想办法继续延长;已经建立起来的短期项目,在我任期内保证见效。”由于上手较快,杨昌旺对坡皿村的扶贫思路也清晰起来:
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新开通豆腐屯到普合乡边界的村屯1.6公里道路,解决4个屯126户578口人出行和生产生活不方便问题;争取新增村部到豆腐屯和那公屯两条道路的硬化;在那公屯新增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同时解决农户的危房问题;争取修建50个地头水柜,彻底解决农户和师生日常生活用水的问题。
培育致富示范农户。在前任基础上,精准培养养猪致富带头人,建立养殖场,搞规模化、专业化集中养殖模式,在已养有107头猪基础上,投入资金21万元扩大养猪规模,用致富能人来培训和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短期项目上新增种植本地姜,使村民当年就增加收入。中期项目上引进公司到坡皿村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发展砂糖橘、板栗、黑桃、油桃、油茶、中草药等产业,在两年内中期项目增加到6000亩左右。
打造一支高能力的队伍。正值村两委集中换届期,从村两委班子入手,“将村干打造成带富能人,将带富能人培养、选举为村干。”目前,已经确定重点培养人选,将利用后援单位的资源,加大培训扶持力度。
离开坡皿村已是中午,跟杨昌旺交流的一幕幕仍在脑海闪现,两任“第一书记”无缝对接,让 扶贫“接力”显现了延续的活力。
新闻推荐
白天,他在田间地头、工地户外穿梭耕作;晚上,他端坐桌前,读书执笔耕耘。在广西最西边的西林县,有这么一位酷爱阅读的农民。他叫黄志伟,白天务农,夜晚阅读创作。经过20多年辛勤笔耕,他不仅写出了一本书,还成...
西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