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山歌王”黄彩玉在“龙崖外”表演中领唱 黄彩玉
□黄燕群 文/图 (西林)
“哥摇磨来妹倒米,芭蕉绿叶包糍粑。哥找枫叶糯米花,妹染壮家五彩饭。哥放蒸笼妹加水,蒸得香飘绕屋堂。送至爷爷奶奶前,奶奶吃了笑眯眯,爷爷吃了点点头,直夸孙媳好手艺。孝敬老人是美德,夸得妹脸泛朝霞,哥哥心里乐开花。如今婚姻讲自由,哥情妹愿心相印,生男是龙女是凤,公子千金都是宝,只要儿女有孝心,娘家婆家都欢喜。”她张口成歌,她有过眼不忘的好记性,能够把看到的事物用本地的平别山歌一一唱出来。她便是西林县那佐苗族乡的民间“山歌王”——黄彩玉。
从小爱唱山歌
黄彩玉出生在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平别村,对平别山歌从小耳濡目染,每年村里举办对歌活动,她每场必到,大人唱一句自己学一句。有一次,村里举办山歌赛,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来参加。正读六年级的黄彩玉为了能观看这场比赛,当晚吃完晚饭,便匆匆随着大人赶往比赛现场。从此,山歌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有一年农历三月初三,该县在马蚌乡八大河举办泼水节。那佐苗族乡能歌会唱的人都去参加了,黄彩玉也报了名。在泼水节现场,人山人海,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你一盆来,我一桶,一个个被淋得像落汤鸡似的,但大家都哈哈大笑,乐得合不拢嘴。黄彩玉触景生情,便大展歌喉:
“三月里来采茶去,歌声嘹亮绕茶山。十指纤纤采嫩芽,采得满篓碧螺春。太阳西下妹归来,卖以商家好赶集。壮家习俗泼水节,哥哥车来载妹去。过往车辆全泼到,哥哥妹妹淋个透。你倒桶来我盆泼,水点纷飞现彩虹。老人看了笑呵呵,哥哥妹妹乐开怀。桶桶凉水都是情,留住过往客人心,莫忘今日狂欢景,相约来年再相聚。”人们听罢惊喜万分:“‘山歌王\’来了。”这时歌声、欢笑声、泼水声汇成一支节日快乐的交响曲,回荡在山谷间。从此,“山歌王”——黄彩玉被人们叫开来。
一次偶然机会走上舞台
2004年,西林县城活跃着一支驮娘江夕阳红文艺队。每当华灯初上,这支文艺队就在县城民族广场翩翩起舞,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当时在县城打工的黄彩玉也被吸引住了,每晚八点她准时到广场观看文艺演出,从开始一直看到表演结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广场。她的举动引起了该文艺队队长陆峰的注意,便邀请她做节目主持人,黄彩玉欣然答应。
驮娘江夕阳红文艺队不仅在县城表演,还到该县各乡镇巡回义演。2006年,该文艺队来到西平乡那务村义演。整场晚会共有12个节目,每个节目都是由文艺队的9位老人轮番上台表演,节目之间仅有一个《八音》弹唱相隔,有时候连换服装的时间都不够。在晚会现场,眼看《八音》表演就要结束了,可老人们换服装还未出来,急得陆峰队长直跺脚。看到主持人黄彩玉,他眼睛一亮,便问:“小黄你会唱歌吗。去表演一支歌,让时间缓一缓。”“我从小会唱山歌,我上去自编自唱山歌吧。”黄彩玉胸有成竹地说。
只见黄彩玉拿着话筒,迈着碎步,轻盈地走上舞台中央,面对台下1000多名观众,随口便唱起来:“国家富强政策好,西林政府抓得紧。乡镇干部常扶持,尽心尽力为农民。西平线上传佳话,王子山下绿茶多。莽莽群山峰连座,水果之乡数西平,砂糖桔花沿路香,十里八弯到库区。上不砍树不开荒,下有深潭碧波荡。两岸浓绿赛翡翠,大坝宽坦似大门,敞开迎来四方客,八桥水库美名扬。”
歌声刚停,台下一位老人突然大声说:“小姑娘用本地山歌唱我们八桥水库,唱我们西平砂糖桔,太好了。”顿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见黄彩玉走下台来,人们把她围得水泄不通。从此,黄彩玉走上了舞台。
“龙崖外”少不了她
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坝盆村拖盆屯的群众都喜欢唱山歌。逢年过节都自发唱山歌来庆祝节日。每年春节,最热闹的要数当地的“龙崖外”活动了。这是壮族民间舞蹈和一种祭祀民俗活动,其古朴粗犷,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该活动起源于壮族先民对图腾的崇拜。每年过年当地群众选择春节的第一个虎日自发举办。全村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参加。“龙崖外”即牛头舞,在表演过程中,一名少女领着一头牛在空旷之地表演多姿多彩的舞蹈,边跳边唱本地山歌,一声声纯朴豪放的山歌把牛头舞推向高潮。领唱的少女便是民间“山歌王”黄彩玉。每年农历正月的春节、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人们都能欣赏到她那美丽的舞姿和听到她那悦耳的山歌。
2006年“龙崖外”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西林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该县那佐苗族乡坝盆村的“龙崖外”民俗文化活动,已被打造成一张旅游名片。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民间自发举办“龙崖外”活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新闻推荐
11月8日,西林县在县城区域八达镇宏达村新红屯开展“美丽西林·清洁县城水源”首个统一行动日活动。该县美丽办、环保局、水利局全体干部职工,八达镇领导及相关人员,共青团...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