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孙 勇 韦素雪
“这次不在警示谈话之列,可是来年也不能有任何马虎!趁村民都在家,赶紧动员把工作搞起来。”2月25日,元宵节刚过,西林县八达镇坡皿村的村委会主任熊金祥却有些坐不住了,召集村“两委”班子开会,谋划2013年坡皿村的产业发展路子。
做了几年支书,今年熊金祥为什么变得这么紧张?
原来,根据西林“1234工作法”考评规定要求,年前,全县公布94个村(社区)“两委”班子2012年评议结果:“优秀”21个,“良好”68个,“一般”8个,“较差”为0个;全县499名“定工”和“半定工”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年终考评结果为:“优秀”96名,“称职”384名,“基本称职”13名,“不称职”6名。“其实,我不是特别在乎这个位置,主要觉得丢不起这个人。”熊金祥这个40多岁的苗族汉子,皮肤黝黑,满脸倔强。
“1234工作法”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记者深入西林的农村进行探访。
“我们这个偏远地区,村干部的管理比较粗放,导致有的干部长期处于‘放羊\’状态,更有不少干部在救济款物、村委经费等上‘揩油\’,曾出现村干全家领低保现象,这不仅损害村民利益,更影响村干在村民中的形象。”西林县委组织部部长李永谋介绍。为此,去年西林县在97个村(社区)推行“1234工作法”,即:一定目标(拟定岗位目标责任,并与乡镇党委签订本村、本人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两次考评(一年举行两次目标责任考评);三个公开(公开责任内容、公开考核结果、公开警示谈话);四个规范(规范日常工作管理、村级工作体系、村务民主决策程序和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让“两委”的年终考评结果与村干部工资、奖惩、任用“三挂钩”。连续两次被警示谈话的村干部,就被认定为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而且每一次评议都在全县公开,有效改变了村两委干部的工作作风。
据了解,为保证评议结果客观公正,考核由县乡两级干部、第一书记(包括新农村指导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的考核意见占50%,所以“不干净”、慵懒等在这里没有了市场。
2012年,各村(社区)共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592份,承诺年内办结事项2556项。全县94个行政村都已经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3至5年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
八达镇坡皿村结合本村林地资源丰富、人均山地面积多的实际,重点发展林木种植、林下养鸡和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产业,先后带动全村发展林木3813亩、水果3000多亩,大棚蔬菜种植50亩。
新闻推荐
近日,西林县法院从百色市文明办领回了“自治区和谐单位”奖牌及荣誉证书,这是该院近年来认真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取得的认可。通过这项活动,西林县法院营造了便民利民的和谐诉讼环境、管...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