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周顺彬
汉高祖时期,有两位大臣萧何和曹参,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曹参继任后也觉得正确可行,于是坚持做下去,曹参当政期间,社会稳定,百业兴旺。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
时空流转,在我区西林县,一出“萧规曹随”好戏在继续上演。
5月中旬,记者走马广西“省尾”西林,这个10年前原不产砂糖橘的地方。如今,驮娘江畔、土丘、田头无处不飘橘子花的芳香。
陪同记者采访的宣传部同志介绍,西林能够发展砂糖橘,完全是历届领导不间断重视的结果。记者随机跟果农交谈,他们也印证了这个说法。
10年前的西林,大片良田有近8个月丢荒,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又为温饱和致富挣扎。他们尝试种过经济林,也种过柿子,终因远离市场且不成规模而在山上自生自灭。
总不能坐拥10万亩水田而过穷日子!
2001年,西林领导班子出了一趟“远门”——去了广东四会,带回了几百株砂糖橘苗,在那劳乡和八达镇田块里试种,没想到竟然全部种活了。直到如今,那次试种也仅为少数人知晓。记者找到了时任县委书记的容传文。他告诉记者:“当时也担心,但经过气候、土壤、水肥对比,才敢下决心全面推广。”
2002年,“用25%的好田来种水果”成了西林全县干部一项硬任务。为了让基层群众对砂糖橘有更直接的认识,县里还专门把部分村干部拉到广东去实地考察,让每个村带一盒回来品尝。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县领导的决心打动了群众,者夯乡渭归村央洪屯和八索屯的群众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10年来,西林的班子换了三届,可是榜样的力量和县里面的大力支持,种植砂糖橘的激情在西林群众中发酵,2005年后,西林砂糖橘更是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增加。
大面积种植,销路短板显现出来。2006年,西林联系了阿里巴巴网、中国农副产品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发布西林有大量砂糖橘的消息。一时间,来自四川、云南、贵州、山东、广东、河南等省的30多名水果经销商来到西林。往后每年,西林领导都会到贵阳、昆明、南宁等推销水果。而西林砂糖橘这个牌子,也在不断唱响。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西林已有桂洁、百农等农业龙头企业进驻西林,向果农传授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知识和技能。而分散于乡村的群众也没闲着,纷纷成立互助合作组织,目前已成立水果协会4个,水果合作社1个,成为全县砂糖橘销售的“代言人”和“领跑者”。
2011年,西林被授予“中国砂糖橘之乡”称号。
“种橘子,我算第三任领导。上任西林,第一个过问的项目,也是砂糖橘。”现任县委书记黄建南介绍,目前西林农民每年收入至少有1000元来自砂糖橘产业。如今,西林种植砂糖橘面积已达11.5万亩,产量达9万吨以上,成为滇、黔、桂三省(区)交界新崛起的水果生产大县。
新闻推荐
从“三不管”到“三联动” ——喜看桂滇黔三省区边界警务合作新机制
本报记者覃理广西西林县马蚌乡、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3个乡镇山水相连,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社会治安状况复杂。多年来,由于受属地管辖原则的制约,三...
西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